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42.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一种系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推行的十多年历程中,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然后分析了电力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弊端,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3.
战国末期《鹖冠子》一书经天纬地,其中反映的思想博大精深。此书多道家言论又杂以儒、法及各家学说,带有浓重的人文关怀色彩。书中提出的观点,无论是唯才是举的主张、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视,还是救世举措的提出与理想社会蓝图的构建,都体现了作者的救世情怀。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有助于理解《鹖冠子》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4.
农民工"返乡潮"的影响、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始于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使中国一直备受关注的农民工问题再次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金融危机导致许多工厂、企业倒闭,大批农民工失业形成了巨大的"返乡潮".本文从农民工失业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失业的原因,并提出了缓解农民工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5.
20世纪人类历史的发展呈现出矛盾的状况,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方面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人类的生存条件极大地改善;但是,另一方面,人并没有真正获得自由,而是陷入了深刻的异化之中,尤其严重的是,异化的机制逐步深入和内化到人的生存结构中,导致了人的性格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异化。人的内在的深层的异化成为20世纪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之一。20世纪许多人本主义思想家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揭示与批判,其中,马尔库塞的性格结构批判理论非常有代表性。从思想渊源来看,对马尔库塞影响最大的两个思想家便是马克…  相似文献   
46.
企业知识状态与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微观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本质是知识,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企业知识状态不断升华,进而将原有知识状态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知识状态过程,包括激活、创新、沉淀三个阶段,这为探索如何通过优化企业的知识状态,进而提升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7.
论编辑学者化与期刊学术质量的关系──兼谈编辑学者化的实现途径李小娟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包括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学报以及国家和地方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学术团体和科研机构主办的学术期刊。这些期刊虽各有不同,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它们的使命是一致的,都肩...  相似文献   
48.
20世纪以前的传统理性主义代表着一种以乐观主义为基调的历史观.它相信人性至善,理性万能,相信人类历史永远向上,相信进步会呈现为一个线性上升的过程.20世纪人类历史的复杂内涵和曲折进程则使越来越多的思想家超越和扬弃了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历史观.因为现实的历史呈现为两歧的进程,呈现为进步与倒退、异化与扬弃异化相互交织的非线性进程.同时,现代人也陷入了自我分裂的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际交往普遍加强,个体的主体意识和历史创造性不断增强,但同  相似文献   
49.
马克思学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力量──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历程》述评李小娟在即将结束的20世纪人类历史中,似乎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学说能够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同时又不断地引起各种各样的理论纷争。在这些争论中,人们屡屡提出“回到马...  相似文献   
50.
李小娟 《求是学刊》2005,32(6):23-26
以现代化为背景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20世纪80-90年代文化哲学研究领域中相对具有独特性和新意的文化哲学理论,它的主题或者宗旨是人自身的现代化,即完成由自在自发的生存方式向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的文化转型。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创新性在于,它从传统日常生活的结构和内在图式中揭示传统文化的根基,从而在生活世界的根基上揭示人自身现代化的具体途径。这样一来,日常生活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启蒙,它没有停留于以思想呼吁和观念更新为内涵的表层文化启蒙,而是一种在人的生活世界中发生的深层文化启蒙。应当说,迄今为止,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