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护理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人口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来临。研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从而对老年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健康保健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搞好老年人及老年患者的护理问题,这是护理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2.
李湘 《船山学刊》2009,(1):56-59
应湖湘文化学术研究之需,文章介绍了湖湘文化学术资源检索的几种途径与方法:1、利用网上公共目录查询系统;2、利用学术搜索引擎;3、利用专业书店与专业出版社书名目录;4、利用馆藏电子图书与学术文献数据库:5、利用专业数据库、专业网站、论坛、个人网站与博客等。  相似文献   
33.
李湘 《职业时空》2008,4(11):21-21
针对目前竞争情报培训的疲软现象,提出了竞争情报培训复兴的几点建议:完善的资格审核与评估体系的确立;行业竞争情报分析与精品项目的推出;长远的发展目光与基础建设的投入;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的改革;理性的宣传与后续服务的保证。  相似文献   
34.
李湘滇 《职业》2011,(23):107-107
职业教育要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实际操作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基础的宽基础、活模块、多元化课程体系,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的描述,进而重点分析了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方面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从而使各企业能针对自身遭遇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应对,进而促进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36.
(一) 《诗经》中的“风”、“赋”、“比”、‘兴”、“雅”、“颂”六诗之说,始见于《周礼、春官》。此六诗的记法的特点,是把“赋、比、兴”同“风、雅、颂”互相交插在一起,此后的研究这一问题的学者,便有人认为“赋、比、兴”同“风、雅、颂”一样,都是属于乐歌名称的,另外,较多的人则以为“赋、比、兴”是关于诗法的类别。考以《诗经》之实际,我们赞同后者。  相似文献   
37.
关于作家创作思惟过程的规律问题,近年百家争鸣,研究日益深入。不少论者,有时在同一篇文章中当谈论作家的创作过程时,并不乏精辟之见,但一论及“形象思惟”这命题,并想勉强证明作家的思惟就是用形象的思惟或是一种独特的思惟方式时,就不易自圆其说。这是因为,思惟的属性是十分复杂而多面的,夸大其任何一面,或者以偏代全,就必然与事实相乖,难以令人信服。因此我想,先考察创作的思惟过程,或先研究其几个主要的关节,应自有规律可寻,亦与创作有益,不一定急于下“形象思惟”这结论。因为不确切或不科学的结论,早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38.
什么是“比”?不少论者看得很简单,甚至说什么“比”法易解。唯“兴”难通,等等。而其实,历来释“比”之纷歧,并不亚于释“兴”,只不过多自为说,较少正面争鸣罢了。 关于这一问题,我近年在有关文章中,曾顺便表示过自己的看法,但是言不尽意,本文拟较系统地选前人较有代表性的释“比”之论,分其观点流派,评其正误得失,并依《诗经》之实际,提出个人之选择,供同道批评指正。 (一) 第一个释“比”流派,似应从汉儒郑玄说起。他对“比”义的解释,主要是从诗教的美刺原则立言的。故可称之为美刺派。而他本人则专主刺失,他在注《周礼·大师》“教六诗”中这样说:“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后人便继承其说,用解《诗经》之“比”了,而且影响颇大。但其说之不妥有  相似文献   
39.
《诗经》,是我国一部最早的诗歌选集。它的出现,除作为一部古诗的总汇给我们保存了丰富的艺术珍品可供吟咏之外,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可供研究的创作经验。 早在《诗经》之前,并非无诗歌传世,如甲骨文中有诗,《周易》卦爻辞也有诗,还有散存的古代歌谣。特别是《周易》中的歌诗,有的已达到了接近《诗经》的水平,但它们数量既少而且零散,便很难集中而完  相似文献   
40.
(一) “赋、比、兴”是我国古代文论中一组重要的概念。古往今来,对“赋、比、兴”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有所进展,但多侧重于对它们和形象思惟之间关系的探讨,至于“赋、比、兴”自身的内函和外延,却仍然缠夹不清。我认为,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学遗产,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