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也是社会整合与稳定的工具。历史上国家的产生与演进,除了其阶级压迫的功能外,还有其治水、御侮等公共职能。这两种功能因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生态环境与历史发展道路而有所差异。其中“一类其演进最初是由内部固有的因素引起的,另一类演进则是由外部影响引起的”。①目前围绕这些问题的解释多种多样,既有外部冲突论与调和论,亦有包括经济、环境、人口变量在内的各种微观研究。我们认为,国家内部间的阶级、阶层冲突与在外力压迫下人类为生存而导致的融合有主有次,阶级冲突是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内因,外在…  相似文献   
62.
距今5 000年以降的中原地区由于生态与人文环境的压力,导致其社会复杂化演进的特殊路径。由于大规模人口迁徙与军事殖民,在中原地区常常发生族群之间争夺生存空间的战争,这种战争的目的、性质、规模都具有与史前中国其它区域不同的特性。它在与史前中原传统的重贵务实习俗的结合中,形成了血缘、文化、资源汇聚的“洼地”效应,这既促进原始宗教由自然神崇拜向祖先神崇拜的转化,又形成史前中原的“血缘旋涡”与“文化旋涡”,由此建构了一种特殊的集血缘性、内聚性、世俗性与开放性、辐射性对立统一的“天下结构”的早期国家制度模式。这种制度模式具有普适性、示范性特征及持续的辐射力与向心力,并延续而成三代王朝体制的“天下结构”国家范式,形成华夏早期国家的“中原”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63.
华夏国家从史前社会蜕变出来时,保留了许多氏族、部落组织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品格。这些品格依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演变、转型,由此形成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来的宗法制特点及内容。这些宗法制特点及内容构成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性,使中国古代社会在自己的道路上路路独行,在向近代化的转型中步履维艰。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性时,经济上的宗法性品格尤其值得我们注意,这是构成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的土壤与基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化转化的最大阻碍。因此,研究这个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