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31.
侗语电影《童年的稻田》表明目前三江侗语代际传承情况有好的一面,也蕴藏着危机。实地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文章结合电影中所折射的语言代际传承问题以及田野调查结果,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侗语面临的代际传承危机,提出以言护根、以文续脉,实施侗族母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四个一”工程等活态保护策略,以提升侗族人民的母语文化认同,从而守住侗族文化的“根”,延续侗族文化的“脉”。  相似文献   
32.
广深"双城"联动的关键在于一体联动和协同联动,其核心不仅在于建立政府层面的协作机制以及基建层面的互联互通,更在于双方空间载体内以及网络外延上的各类市场主体是否具备合作动机且能否建立合作协作关系.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协同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推动广深联动必须跳出单个城市自身优劣势的"孤立个体视角",以"整体网络视角"的高度来谋划广深"双城"联动的部署和实施,通过内构"双城"多元要素互联互通,外拓广深优势叠加行动网络,着力推动两地机制互通、基建互通、平台互通、项目互通,打造新时代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区域发展极.  相似文献   
33.
34.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与社会信用是今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2 0 0 1年 5月 2 4日至 2 5日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学术研究》杂志社、《南方日报》社理论部和《亚太经济时报》联合举办了“塑造广东信用经济良好形象”研讨会 ,本刊经济专栏已选载了部分论文 ,为了继续深化上述命题的讨论 ,这里的一组笔谈 ,旨在从法律的层面剖析信用缺失的原因和症结 ,提出规范社会信用和完善信用法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35.
再论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胜兰  冯晟 《学术研究》2004,(12):31-36
家庭承包制的最大特点是将农地使用权赋予广大农民, 形成了以农地使用权为核心的土地经营制度。目前的农地使用权制度曾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也要看到这种制度本身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土地使用权的不完全排他性, 不利于农地产权的稳定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对此,农地使用权制度创新应从两方面拓展: 一方面是从农地使用权制度自身着手, 推动它的完善和创新; 另一方面则是要改善其外部体制环境, 减轻其承担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36.
李胜兰  冯曦 《学术研究》2006,(10):77-82
从契约的角度看,合伙法应是以任意性规范为主的法律规范。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我国合伙法应该赋予合伙主体的法律地位,赋予法人合伙人资格。在合伙内部债务的承担方式方面,我国《合伙企业法》较《民法通则》的规定更为可取;在外部债务的承担方式方面,应该采用双重优先权原则;在合伙纠纷解决方面,应该确立仲裁前置程序以及举证责任倒置原则。  相似文献   
37.
集群的"社会关系性嵌入依赖",会使集群内企业拥有的社会关系比例过高,这种过强的社会网络联系可能会降低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效率,并最终导致集群整体发展的失衡,创新退化,使集群发展陷入锁定状态。而通过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兼容;集群的本地化与全球化的融合,可以打破集群锁定状态,防止集群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38.
物权新论——一种法与经济学分析的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物权与产权有相同之处,但二者毕竟不能等同。传统物权理论一般将物权的特征归纳为支配性、排他性和绝对性。若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可转让性也应是物权的重要特征。为此,我国物权体系的设置一定要考虑体系设置的效率问题。此外,可持续发展与技术创新也应是物权法目标设置所不容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9.
土地环境执法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激发土地空间资源的潜在能量,从而有力推动地区绿色发展。土地环境违规行政处罚作为土地环境执法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不断维持着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两者的谐和关系,深刻影响着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的土地环境违规行政处罚尽管有力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却未能提升地区的绿色生产效率,这反映出地方政府未能有效权衡经济增长与污染治理的关系。欠发达地区通过减少处罚换取增长绩效,发达地区则以过度处罚换取污染治理绩效,二者都没有综合地从治理效率的角度考虑问题。为使治理效率整体上最大化,地方政府一方面应侧重于针对违法事件作出处罚,而非直接限制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应完善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调动市县及以下各级基层政府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