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大型集会活动所带来的人群拥挤和排队问题是困扰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焦点问题。本文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世博会的运行机理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客流来源、趋势和排队等候时间等重要问题,最后给出了针对我国大型人群活动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2.
<正>12月21日,由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疆哲学学会和石河子大学主办,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和新疆绿洲社会经济与屯垦研究中心承办的新疆哲学学会2012年年会暨"文化强国战略与新疆现代文化建设"研讨会,在石河子大学召开。来自新疆社科院、自治区党校、兵团党校、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喀什师范学院、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研讨活动。此次研讨会也是新疆社会科学界2012年学术年会的第一个分会场。  相似文献   
33.
刘勰康德意象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康德分别代表中西方首次从美学的角度提出了“意象”的概念。其理论共同之处在于以具象可感性与理性抽象性的统一为“意象”的根本特性;“意象”自身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其生成必须借助于想象力。不同点在于刘勰重视后天的锤炼,而康德更看重天才;刘勰重意轻象,康德二者并重;刘勰依赖经验归纳法,目的在于指导创作;康德则以纯粹的思辨去解决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34.
35.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民族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审美能力以及陶冶性情、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城市文化形象被视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本文对益阳文化形象建设进行了探索,探讨益阳该怎样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37.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项目管理在许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到其中,从而更加有效的开展项目管理。对于项目管理来说,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相关人员以及资源进行组织安排,从而实现特定的管理目标。在项目管理当中,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整个项目管理的目标达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该对于项目管理当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采用有效地措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水平,进而提升整个项目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38.
《老子》哲学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观念而展开的思想体系根本上属于政治哲学。形而上之“道”下贯、落实于社会政治领域而为政治之最高原则,而道之“自然”亦最终指向被统治者民。由于“自然”乃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故民“自然”的观点其实确立起人民乃政治主体即民主之政治原则。“无为”则指向统治者君,为其从政、执政之道德准则。君“无为”乃民“自然”的逻辑必然要求。“无为”之治本质上乃民意政治,其中蕴涵着权力制约的精神。  相似文献   
39.
则鸣同志的《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载《社会科学》80年第2期)反对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指责它导致唯心主义的产生,其论据是不足的。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这个命题是否正确?我们的观点是和《驳文》截然相反的。关于什么是实践,《驳文》说:“有人要我们来回答什么是实践,如同要我们来回答‘什么是吃饭’,‘什么是穿衣’一样地  相似文献   
40.
李进 《兰州学刊》2006,(2):197-199
我国相关立法的缺憾和司法实践的尴尬表明,在侵权领域中建立和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其现实必要性。为了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彰显社会正义、进一步完善民事责任体系,我国应顺应侵权法理论发展和社会发展之规律,对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侵权领域的适用基础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