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中西音乐美学史上,两个否定性命题——“声无哀乐”和“情感的表现不是音乐的内容”——把两个相距近一千六百年、分属中西文化区域的人物联系到了一起。嵇康与汉斯立克,“声无哀乐论”与“音乐自律论”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在《声无哀乐论》与《论音乐的美》的比较研究中,偏重于同中求异,力图在貌似类同的命题和观点背后揭示出两种音乐美学思想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42.
明中叶,汤显祖承李贽倡导的市民性浪漫美学之绪,主张戏曲以“言情”为本,提出了重才情、想象和创作个性的美学理论,与沈重音律、法度,轻才情的戏曲观形成了尖锐对立。作为一种戏曲美学观点的分歧,“汤沈之争”向戏曲理论家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除明末的卓人月和清初的金圣叹,继承和发展了李贽、汤显祖等人为代表的市民性浪漫戏曲美学倾向之外,从明万历到清初的100多年时间里,出现了自觉调和、折衷汤、沈不同美学倾向的美学理论,这一占主导地位的戏曲美学思潮的特点是:在戏曲领域,继承、发展了中唐以后文人美学重情尚意的基本精神,追…  相似文献   
43.
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他的美学研究注重人生和启蒙问题 ,在借鉴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建了具有现代性意义和本土内涵的中国现代美学。这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 ,王国维强调西方现代哲学是“形上之学” ,提出了“学术独立”和“审美独立”的观点 ,赋予中国美学以现代哲学的思维品格 ;第二 ,王国维把“人生”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提出了审美“无用之用”说 ,创建了具有现代人本主义意义的人生论美学 ;第三 ,王国维以强烈的本土问题意识和开放的学术视野 ,沟通中西、古今之美学思想 ,创立了独特的“阐发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4.
“汤沈之争”是指明代以汤显祖和沈璟为代表的两种戏曲流派的尖锐对立。对此明人已有评论,以后一直引人注目,成为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然而,前人的评论多从创作理论入手,着眼于表层的“情”与“律”的矛盾,未能揭示出深层的审美观念之诋牾。本文试图从明中叶之后审美意识发生强烈嬗变,新旧审美观形成矛盾冲突的历史事  相似文献   
45.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认识和工作上的误区,要使学校美育真正有效地开展,就要正确认识美育的"审美育人"特殊性,处理好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改变以德育作为美育唯一或主要目的的认识或做法;充分发挥艺术课程作为学校美育主渠道的作用;在正确把握美育的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渗透美育的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46.
探求一种事物或活动过程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价值,就是对其本体论意义的揭示.这种探求对美育学研究具有关键意义.美育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所谓“直接”与“内在”是指美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它授人以寻求外在价值的手段或本领(如知识、技能和技术等),  相似文献   
47.
论抒情     
抒情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与叙事相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以抒情见长,中国的文论、美学也多偏于抒情理论,从而形成了足以与欧洲分庭抗礼的独特传统。但是,几十年来,我国的文艺学研究偏重于叙事方面,不仅造成了理论体系的倾斜,而且也同本民族悠久而丰富的抒情艺术传统形成严重脱节。“抒情”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可以泛指艺术活动表现艺术家内心情感的特征,又可以特指偏重于艺术家主观表现的艺术活动与作品风格。本文取抒情的后一种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