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筹建、基建、生产,每个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都会经历这样的三个阶段,筹建期作为电站的建设的起始,对电站的前期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筹建期的单位由于人员及机构配置等问题,党、工、团形成了独特的"一体化"机制。文章通过对文登筹建处党、工、团建设的介绍,阐释了筹建期党、工、团建设的特殊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42.
43.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是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从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城镇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发展轨迹入手,深入剖析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居民收入增长变化趋势,探求促进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对策措施,为推动福建省跨越式发展以及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这一"十二五"规划的约束性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4.
我国现行货币政策实施中的交易费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货币政策、交易费用、货币政策实施的交易费用等概念进行界定和分析,进而从金融制度、微观经济主体的心理预期及收入分配制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高的交易费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5.
维勃兰对经济学上认为神圣的东西所进行的尖刻讽刺和肆意批评,以及他对几乎所有其他被认为神圣的东西的坦率怀疑,使他在公众眼中成为一个悲观的偶象破坏者和夸张的学院式激进派。维勃兰的学术思想在解释社会现象上是有其基本和积极的贡献的;上述的看法未免过于简单化而且太抹杀他的贡献了。维勃兰在解释一般价值上的一些贡献,经常被人忽视;为了指出这些,我打算证  相似文献   
46.
城管执法缺乏正当性、执法理念与社会普遍观念冲突、执法形象污化、执法监督机制缺位使得城管执法深陷困境,执法改革应当何去何从?引入公众参与正是对上述问题的回应。通过为城管执法提供正当性基础,理顺城管执法理念与社会普遍观念的关系,树立城管执法的正面形象,实现对城管执法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47.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扶贫反贫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 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历程,从革命 性全域扶贫、“输血式”救济扶贫,到“造血式”改革扶贫、“开发式”综合扶贫以及新时代科学 精准扶贫,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牢记“人 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不同治贫扶贫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和扶贫开发道路,最终 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百年反贫困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中 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治理优势,同时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48.
村民自治在推进农村民主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村民自治的基本内涵在于"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民自治实施中相关问题的研究集中在农民的政治参与、"村两委"之间的关系、民主监督、村民自治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乡政村治"等五个方面。从未来走向看,村民自治将向着权利保障、社区重建、民主化和制度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4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田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农田水利的高质量供给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乡村文化是指生活在乡村中的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观念体系的总称,是乡村地区自然、历史的沉淀及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从精神文化层面看,乡村文化振兴是指乡村社会整体精神文化的振兴,其本质内涵在于通过集体性、开放性的文化载体作用于个体的文化感知和价值规范,其基本目的在于"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亦即建设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下的乡村"合作文化"、限制乃至最终消除乡村"不合作文化"。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乡村文化振兴推升农田水利供给质量的内在机理是:乡村"合作文化"激励作用的发挥可促成农户积极参与农田水利供给的合作均衡实现,进而使得农田水利工程被充分、及时和普遍地供给出来,农田水利工程满足农田灌排需求的充分性、及时性和普遍性也随之提升,即农田水利供给质量随之提升。江西省万载县鲤陂水利协会位于双桥镇鲤陂灌区,是一个百年不衰的农民水利协会,其运作绩效主要体现在"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扩大了灌溉面积""节省了农户灌溉用水劳动力投入""灌区工程质量不断改善""提高了弱势群体灌溉用水的获得性"等方面。鲤陂水利协会的运作绩效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乡村"合作文化"激励对农户在农田水利供给中合作行为的促进作用及最终对农田水利供给质量的推升作用。鲤陂水利协会的长期治水实践说明:农户认知结构、农户双边关系、小型"水利社会"中的"合作文化"嵌入均有助于推升农田水利的农户合作供给质量。振兴乡村文化以推升农田水利供给质量的基本路径在于:培育农民认知结构中的信任与合作理念;建构农户间互惠、互信、互动的行为关系网络;推进乡村场域的"合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