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就近现代以来的中国而言,“现代化”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主题,而与之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现代性”主题的凸显则要晚得多.在中国语境下,“现代化”理论侧重于探讨中国如何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而近几十年才在中国兴起的“现代性”理论则更多地探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从“现代化”到“现代性”的理论嬗变,昭示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问题的迁衍.应当及时厘清从这一理论嬗变中折射出来的问题迁衍,以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全面而深刻的转型,既松动了事实与价值之间原本所具有的统一关系,也改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和身份意识。现代社会的价值知识再也难以获得其在传统社会所拥有的那种普遍性与权威性,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也不再能够像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那样以权威知识的代言者自居,这就使得现代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在价值立场和道德定位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尴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就不可能再有普遍性的价值知识,也不意味着现代知识分子应当放弃他的价值立场与道德定位。相反,现代知识分子应当立足于世俗社会生活本身,以其超越的情怀和敏锐的洞察,阐明看似主观杂乱的社会生活中那些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价值事件和价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锚定自身的价值立场,从而引领现代社会生活的道德更新。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衡量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重要尺度,但不是生命、生活的全部。脱离生活世界谈论和固守抽象的自由,必然陷入悖论,导致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贬损和消解。现实自由的根基在于生活世界,它必然以生活世界为旨归。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变化凸突显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断裂"概念虽然抓住了中国社会急剧变化这一基本特征,但对其变化过程的处理相对简化.一方面,"断裂"概念难以把握变与未变、现代与传统之间双向、动态的缠绕与纠结;另一方面,它未能标示出中国传统文明与"外源性"现代文明之间的异质性和历史落差.要克服"断裂"概念的局限并从而对当代中国问题有一个真切的把握,就必须看到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异质落差式互动".  相似文献   
15.
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西方现代文明的介入,中国传统文明的自然进程被打断了,如何对待传统成为了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一方面凸显了传统问题,一方面又为处理传统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现代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反思性文明,它必须在对传统的不断反思和批判中获得自我认同。一方面,在现代启蒙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中,传统出现了断裂,并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另一方面,现代文明试图借助理性反思能力将世界置于主体的控制之下,从而导致生存意义的失落。在当代中国语境中,传统面临着双重的挑战:第一重挑战是异质的西方强势文明对本土文明的冲击;第二重挑战是现代文明对传统文明的彻底否定。但传统是割不断也不能割断的,它构成了生存意义的根基之一。面对现代文明对生存意义的驱除,对传统的反思同时也必须转变成对现代文明自身的反思。这就意味着摒弃现代文明的抽象理性立场,在对传统进行深入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