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双重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期待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服务"三农"、改善社会整体福利,而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性目标,新型金融组织必须在政策性目标和商业性目标的"双重目标"下行动,这使得其在客户定位、业务经营、风险控制等方面似乎有点无所适从,导致"目标偏移",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时排斥贫困农户的金融需求。但已有理论和实践表明,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双重目标是共存的,也是相容的。要在双重目标下促进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可持续发展,需要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立足"三农",改善自身管理,优化服务,提高经营绩效;同时,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强金融监管,帮助农村新型金融组织改善业务经营,控制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2.
运用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分析农业规模经营的理论基础,从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对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现实状况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四点政策建议:把握好农业规模经营的"度",创新农地流转机制,培育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森林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附产业。依托1973年-2013年中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通过构建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计量模型对中国森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量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整体呈上升趋势,涵养水源效益占森林生态效益的80%,森林物质多样化效益最高,占森林社会效益的约为90%,具有较好的社会公益性。森林效益的提高离不开经济增长,社会进步,退耕还林,退草还林的政策实施。从思维方式,环境账户,生态林视角提出了提升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对此,从国家改革招生制度、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学校建立校企联合培养j学校多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学校调整课程体系、学校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学术道德和培养学生钻研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购买频率、角色等消费者个体特征和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价格、新鲜程度、品种的多少、深加工程度、购物环境、营业时间以及距离购物地点的远近等行为因素都可能影响城市居民对生鲜农产品购买地点的选择,以长沙市的消费者为调查对象,实证研究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在消费者购买蔬菜、水果和鱼肉禽三类生鲜农产品时选择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倾向性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引入计划行为理论(TPB),从心理学角度构建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员工创新行为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纳入企业员工的个人特质因素,探索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员工的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创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员工创新意愿影响的主效应显著正相关,并且波动幅度不大;性别、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对创新意愿回归的主效应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其中性别、学历和工作经验显著正相关,只有年龄变量的调节主效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调节变量与自变量的交互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升员工创新行为意愿时,应全面掌握广大员工的创新态度、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以及感知实施创新行为的难易程度,并依据个体特征差异进行科学引导和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