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21.
按照结合主体、结合时空及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态具体划分为自己结合与他人结合、现时结合与历时结合、本地结合与彼域结合以及单一结合和多重结合.这样的划分既是可能的,也是有意义的,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理论与实践本身.  相似文献   
22.
林芳 《职业》2011,(24):133-13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平民化的今天,各高职院校招生的规模日益扩大,所开设的专业逐年增多,学生人数和班级数量剧增,而教师相对较少。如何在师资较为薄弱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3.
24.
同城化是区域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一方面达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升竞争力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厦漳泉三地同城化背景挖掘、必要性研究以及发展瓶颈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经验,如:日本大城市圈、首尔—仁川同城化、广州—佛山同城化、长株潭城市群等,为厦漳泉大都市区无缝化耦合发展,从建立及完善与同城化适应的行政管理方式、建立同城化发展互利共赢的激励和利益补偿机制、有效实现厦漳泉大都市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等多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思路。实现市际互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同城化发展模式,大胆地进行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促进区域融合、优势互补,形成共建共享的机制,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5.
“一带一路”是在继承和发展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世界和平发展精神基础上所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伴随着西方将其视为美国马歇尔计划翻版的质疑与批评,回溯西方世界历史观念的形成与变迁以及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延异,古路新生的现实路径应该为打破工具理性的主客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在信息技术与交往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以“参与-共识”为特征的多元文化并存的话语构建与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6.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法、中文版关怀能力量表(CAI)和职业认同感问卷(PIS)对福州市933名本专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及其关怀能力的现状,分析职业认同感对护生关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护生关怀能力较低,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水平。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与其关怀能力呈正相关(r=0.379,P<0.01),是关怀能力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解释CAI总分12.9%的变异。护理教育需加强关怀教育改革,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提升护生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27.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言人人殊且扑朔迷离,但西方后现代文化思潮发展过程中价值叙事其实潜藏着细微的变迁,梳理这一隐密的思想变迁,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要重视叙事与价值的关联,同时也不可忽视整体性叙事维度,将价值教育融入现实世界与共同体生活是后现代文化思潮价值诉求转向带来的最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8.
林芳 《职业》2016,(23):143-144
本文围绕中职体验式生涯课程"情境为载体""学生为主体""体验为核心"三大理念,阐述了课程目标及结构,介绍了情境体验、主题活动、纸笔游戏三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对情境感受、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反馈拓展四阶段的教学环节进行了论述,评估了体验式生涯课程"境·探·体·拓"教学模式对促进中职生个性化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
一部乌托邦概念史,其实是西方精神涌动的历史,从中可以窥见人类面对生存困境的理性反思与精神突围。虽然关于乌托邦等同"空想"的历史记忆,深刻影响着当代人们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且在汹涌澎湃的非理性主义大潮冲去下,乌托邦被"反乌托邦"围攻而不断缩小其疆域,但乌托邦一词并未退出西方思想文化视野,而是辐射至哲学、政治学、艺术学、文学等诸多领域,这一现象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追蹑乌托邦的足迹,并将其置于概念史视阈考察,既可以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反观西方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又能够更加深刻反思与乌托邦观念共同构筑西方思想世界的其他重要概念,尤其是人类追求自由与解放的主体意识与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30.
马克思虽未明确提出现代性的概念,但在他的思想中渗透着对现代性的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性与世界历史思想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在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言说中,世界历史因现代性的发展、困顿而形成与终结,现代性也伴随着世界历史新的开始而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