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健康危害,而且受害者的权益也得不到及时的救济。究其原因,是由于受害者在遭受环境污染侵害后的利益表达机制不畅造成的,即和解难、调解难、诉讼难、监督难。因此应当为排污企业和受害者之间促成和解创造条件,明确政府环境责任,完善行政调解机制,进一步加强司法救济力量,充分落实公众的环境参与权。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6—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服务贸易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贸易出口对就业具有促进作用,进口对就业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出口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大于进口对就业的替代效应;较之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出口就业促进效应和进口就业替代效应均最大;国内经济增长对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其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最大;而工资水平、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比对就业会产生负的影响。为促进各地区的均衡就业发展,文章还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贫困事业所取得成绩受到了世界瞩目。但反贫困的任务依然十分沉重。近十年来浙江省武义县创造的“下山脱贫”的经验,对解决生活在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在总结武义县脱贫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政府的扶贫职能问题,并提炼出了政府扶贫职能的一般性特点,以期为当前各级政府开展反贫困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环境时代生态危机的凸显,宣示法必须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使得传统法学"人的模式"突然面临困境,因为它们作为抽象形态,无不以人类自身作为着眼点,从未涉及人之外的任何元素,对于人类的"生态环境行为"便无从解释,也无从预测。于是对"生活在生态环境的人"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对人的"生态环境行为"的动机作出合理的解释和预测便成为环境时代法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以人的"生态环境意识"为核心,择取人的理性水平、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人追求利益的本能、人类的环境伦理水平、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法律理念这五个要素,以分析并概括"生态人"模式的具体内涵,继而考察"生态人"社会现实中的表现形态,从而建构法学"生态人"模式的基本形象。  相似文献   
15.
环境法双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环境法学知识和外语知识并重的专业人才。然而,环境法双语教学在教材选用、教学模式选择、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环境法双语教学尚不具备实现这个目标的功能。为实现环境法双语教学目标,应该编写适合国内教学使用的环境法双语教学教材,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当延长课程课时,提前开课时间,并为加强环境法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提供课程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环境法的精神是环境法所欲达到的目的及其采用手段的最高层次的抽象,对环境法的精神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对环境法中具体的法部门进行系统的整合和统一。从人性化的角度看环境法精神,离不开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因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是环境法契合人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企业自检水质因其无法做到客观公正,检测数据往往缺乏公信力,加之政府监管缺位,水质安全难以保障。因此,有必要引入第三方水质检测制度,弥补企业自检制度的缺陷。基于现实国情,第三方水质检测机构宜从"阶段性社会化"向"完全社会化"过渡。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水质检测应当成为政府的法定职责。为了便于公众监督,第三方水质检测报告应当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18.
环境道德法律化,是当前解决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客观需要。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人类中心主义"错误的环境道德观,使得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面对着这一难以调和的矛盾,有必要将一定的环境道德上升为具有国家强制约束力的环境法律,通过树立"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道德观,赋予自然体法律主体地位,以及加快国际合作的步伐,力求实现环境道德法律化,使得环境法律规范具有更高层次的环境道德内容,实现环境立法的理论成熟规范,从而促使人类道德关怀对象从人类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进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2004年和2009年的调查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倍差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相结合的方法,就新农合的健康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新农合不能显著改善参合者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利用率,但在分样本的检验中,我们发现老年人群和高收入人群参合者的自评健康分别显著下降了18.4%和11.4%,中青年人群参合者的保健率显著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地发展权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地发展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得诸如农地发展权的归属、红利分享的利益平衡、失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等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建立中国农地发展权利益协调机制:基于农地发展权的性质和国家宏观战略的考虑,非国有农地的发展权应当由国家统一行使和管理;确立农地发展权各方利益的兼顾原则,农地开发所得红利不仅应当妥善照顾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而且应当惠及区域内未获得开发机会的农地权利人;消除土地增减挂钩制度中的土地财政动因,建立并共享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农民对政府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制度的绩效评价机制;藉由农地开发红利设立农民市民化工程基金,发挥创新思维,赋予征地政府和开发者妥善协调农民市民化的辅助义务,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