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27篇
综合类   59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4篇
  200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6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7篇
  1938年   1篇
  193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有关中国历史若干关键性的问题,在史学工作者间还没有一致的意見,比如中国历史分期問題,中国封建社會發展的遲緩問題,階級社會形成以后氏族制度的殘餘存在問題等,大家都希望通過自由討論,能够得到一个为大多數史學工作者所能接受的結論。為了求得這些問題的結论,学习毛澤东思想,学习毛澤东思想中的历史学说,會使我們得到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为了改造中国历史,必须認識中国历史,毛主席是一位最懂得中国历史和認識中国历史的人,他掌握了階級分析的方法,肯定解放以  相似文献   
82.
我讀了祁龍威同志在文史哲一九五六年第十期發表的“论景廷宾‘扫清滅洋’起义”一文,觉得在論点上、取材方法上对我啓發很大;我同意作者文中的基本論点,但在有些方面我認为有商討的必要,故以讀者身份提出几点与作者商討,希作者指正。一、起义的背景:作者首先提到“清朝在一九○○年的战爭失敗以后就完全投降了帝國主义?钡恢赋稣馐侵饕?当然也更沒着重論述。作者只从表面“通过一九○一年九月的‘辛丑条約’帝國主义向清朝勒索賠款四万万五千万兩?魇∮钟小贪纲r款’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同清朝的‘新政”等來說明起义的背景。我認为这样提是有商討的必要。我們首先研究这次起义提出了“扫  相似文献   
83.
一、周代的歷史情况、禮教特徵和詩三百篇的結集成書 西周和春秋的歷史情况自前十三世紀殷王祖甲在位时起,殷奴隷所有制國家已开始衰落,七代之后到帝辛在位时,已臨大崩潰的前夕。帝辛(即紂)是古代著名的暴君,据紀元前的文献記述:“帝紂……好酒淫乐……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賦稅以实鹿台之錢,而盈鉅橋之粟,益  相似文献   
84.
有关于古史中的一些問題,也許可以就是关鍵性問題,我們还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或者还没有接触到,这样,关于中國古代史的論文,往往陷于材料解释的爭辯,而有些理論問题,中國古代社会發展的规律性问题,許多是模糊的,概念不清的。比如,关于奴隸占有制的类型問题,在过去一直以希臘罗馬的奴隸制作为古典的形态,以为不合于这种形态的就不是奴隸制,近年來我們才清楚古代东方型的奴隸制,这和古典制不同,有着自己的許多特点。但不可諱言,因为有这么兩种类型的说法,我們的古史論文中的主要論点往往是和其中之一的类型相結合。过去是“言必称希臘罗馬,”現在則多了一个“古代东方”,是不是还有其它类型?中國奴隸制的社会形态会不会有自己的类型?  相似文献   
85.
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初,英國文学進入了新的發展时期。一个嶄新的散文时代开始了。小說散文体裁逐漸成为文学創作中的主要形式。英國文学宝庫中增加了新的血液。三部著名的長篇小說誕生了。《魯濱孙飄流記》便是其中之一。《魯濱孙飄流記》發表于一七一九年。  相似文献   
86.
一十八世紀的八十年代,正是清朝帝國的全盛時期。中國的封建經濟經過康、雍兩朝的恢復和發展,達到了高度繁榮的境界。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帝國的繁榮表面再也不能掩蓋其封建社會後期的虛弱本質和內部矛盾的展開了。號稱“海濱鄒魯”的古老的福州城也面臨者“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夕。福建吏治敗壞達到了頂峯,總攬福建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的督撫陳輝祖、高勒渾、雅德都是大貪污犯,他們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相繼身敗名裂,引起了全國的震驚。官僚地主的巧取豪奪,迫得人民走投無路,揭竿而起。在閩海上反抗清朝統治的有所謂“洋盜”,在民間更有天地會、三合會以及清水會、小刀會、雙刀會等等反清組織,到處活動。  相似文献   
87.
一、問題的提出列宁在《談談辯証法》这篇著名的論文中深刻地阐明了“把辯証法应用于反映論,应用于认識的过程和发展”的馬克思主义原理,他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綫(也就是說,不是沿着直綫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圓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綫。”列宁特别以人的哲学认識为例,指出了这种认識上的圆圈,他认为,近代哲学认識发展的圓圈可以設想为:  相似文献   
88.
英國卓越的現实主义諷刺作家約那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的代表作《格列弗游記》(Gulliver's Travels),是一幅淋漓尽致地描寫十八世紀英國社会的諷刺画。斯威夫特匠心独运的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巫师國和智馬國等滑稽怪誕的形象,几世紀來一直被列入英國文学和世界文学之林,为广大讀者傳誦着。《格列弗游記》的諷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和这部小說的思想內容、藝术結構和語言風格,有着千絲万縷的联系。  相似文献   
89.
自从解放以来,四川都江堰官渠灌溉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了,经过几年的修治,面貌已经根本改变,因此使许多一季田可以改为两季或三季田,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同时扩大了灌溉面积。一九五二年冬,开凿了官渠堰,扩大灌溉面积三十六万市亩;一九五四年冬,又决定把官渠堰灌溉流域延长;现在灌溉面积约四百万市亩。而每当我们看到都江堰消息的  相似文献   
90.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德国古典哲学完成了从康德到費尔巴哈的发展。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是西方哲学史中最有生气和最复杂、矛盾最多的阶段之一。从近代文艺复兴以来,还沒有那一个国家的哲学象在这个时期的德国那样猛烈地发展过:一个体系还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