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31.
32.
蒋孔阳的“美在创造中”和叶朗的“美在意象”是中国当代美学关于“美的本体”探讨的两个重要命题。二者都突破了实体性理论思维的局限性,都是将“美”看成是不断生成的而非凝固不变的,所以对人们思考“美的本体”问题颇有启发。但二者的哲学基础并不相同。“美在创造中”注意到美的现象产生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注意到人的精神自由、生命创造、情感心理对美的创造的意义,但由于拘泥于劳动实践的美学观点,忽视了人的生存自由对于美的创造的重要性,所以在解释中存在着种种矛盾。“美在意象”则是在充分审视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与美学思维转向和中国美学界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理论缺陷的基础上进行,凸显了美对人的生存活动的意义,所以更有助于中国当代美的本体问题的理论思考和思维转换。  相似文献   
33.
环岳麓山而建的湖南省高校建筑,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为代表,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所决定,已成为长沙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肯定了这些建筑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和校园景观所具有的美。同时也认为,在服从长沙山水州城整体规划,实行生态和环境保护,体现历史文脉、人文气息、艺术韵味等方面,环岳麓山大学校园建筑还有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34.
新时期散文的客观制约因素及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散文的客观制约因素从历史看背着传统因袭的重负.从时代看有着无心媚俗的孤独;文体内面临“家庭分化”的无奈.文体外难免“尺长寸短”的伤感。但仍取得了很大成绩.“智性散文”便是一大超越。它的主要艺术特征包括丰富真切的人生体验,机智深刻的哲理感悟.生动厚重的文化意蕴,行云流水的随意笔触等,其文化品位不可多得。  相似文献   
35.
艺术作品以其内在的丰情神韵,给审美的接受以一种特殊的情味。美感情味的生成与作品本身的风格格调往往能达到同构相通的地步。词之风格格调有诸多变化,它的构成是形成词的审美动情力的主要因素。在诸多的风格格调中,古代词论家尤重“沉郁”,有的把“沉郁”作为词的最基本的风格格调和审美标准。陈廷焯说:“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  相似文献   
36.
尚建国在而立之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蓝色的梦幻》。这对于一个诗名并不太响亮的诗人来说,诗集的出版或许带给他的不是声誉,而是冷遇和寂寞。但是,对于一个真正以诗为自己生存方式的诗人来说,这种外在的声誉也许显得多余。诗人之于诗,别无它求,只是为了坦露自己的“心路历程”①,证实自己的生命价值。面对这样的诗人,我们无须过多赞誉,只想随他的诗,作一次心路历程的旅行。或许,在这种旅行中,我们能采集、收获  相似文献   
37.
蒋寅认为,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是一个不含价值色彩的中性概念,只是从王国维开始,由于西方艺术理论的启发,意境才成为一个与传统用法割裂的现代诗学范畴.本文对这一看法提出商榷,认为它忽视了20世纪的"意境"阐释同样离不开传统美学诗学的阐释语境.另外,文章还对蒋寅以概念史的清理为名,以"意象"取代"意境"范畴在中国美学史上地位的观点提出批评,认为"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诗学范畴被命名,是以民族的诗意审美为基础的,任何关于"意境"的概念史清理都必须以此为前提,否则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在地处湘鄂川黔四邻边区的土家民族中,歌舞无疑是最为活跃的民间艺术形式。土家聚居地区,向被人称为歌舞的海洋。歌和舞已凝注在土家民族生活、性格、心理中,要把握土家民族生活、性格、心理,无法离开歌舞这个载体。同样,从土家歌舞所透露出的丰富文化,生活气息和艺术风彩,我们不难窥见土家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审美趣识和精神。虽然,土家民族民间艺术精神,体现在不同形式的土家民族民间艺术中,从风格独具的建筑艺术(吊脚楼,风雨桥),编织艺术(“西兰卡普”),乃至土家人特有的服饰,居室布置,我们都能见出。但我们认为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精神的,则是歌舞艺术,所以本文对土家民间艺术精神的探讨,主要从歌舞艺术这一独特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39.
近些年,《周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种学术思想皆“援《易》以为说”(同上),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易》美学思想实质和作为中国美学重要起点的价值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本文主要选择《周易)中几个重要范畴概念,如“阴阳”、“象”、“生”、“险”、“丽”、“简”等,从《周易》与中国古典美学关系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人们深入认识和研究《周易》美学思想有所裨益。 一、阴阳:中国古代美学思维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40.
城市美学研究的对象首先应该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是城市发展中人自身所面临的问题,是城市与人性、与人的生活、与人的幸福的关系,刘易斯·芒福德的城市理论正具有这样的意义。它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将城市看成是人类最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将城市看成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关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这些观点均涉及城市审美的根本,有助于人们深层次地思考城市美学问题,形成具有精神深度和建设性的城市美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