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牟安世同志所著《太平天国》一书,自一九五九年初版以后,曾前后印行了四次,并被日本史学家译成日文出版。粉碎“四人帮”以后,作者又作了大量增删修订,写成四十余万言的增订本,于一九七九年出版发行,成为近几年来出版的最大的一部近代史专著。增订本调整了全书的章节,增加了不少新资料,对历史过程的叙述更加丰满具体,在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方面,更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但是,作者对洪秀全、李秀成的评价,我们觉得可以商榷之处颇多,特提出来请教。  相似文献   
22.
改良与革命是阶级社会中两种常见的政治斗争手段。近代中国,这两者之间呈现着复杂的关系。本文不准备具体地论述改良与革命的历史作用,仅就两者的关系作简略的分析。讨论的范围,限定在学术界传统习惯的分期内,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的八十年时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旧  相似文献   
23.
历史跨入二十世纪,饱受空前民族危机的猛烈刺激,先进的中国人更加急切地睁眼看世界,更热烈地敞开心扉,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了解、研习近代国家观念、国民学说等社会政治理论,并将它们与救亡实践紧紧联结在一起,直接应用、服务于拯救民族危亡的思想启蒙和实际斗争,从而为世纪之交社会思潮的更替,即维新变法思潮向民主革命思潮的转换,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与二十世纪初爱国主义思想历史性发展紧密相联的民权的觉醒,则是促成这种转换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4.
清代的"闭关政策"有没有自卫意义?历来的近代史和近代经济史论著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近几年出版的《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阐述尤为明确,认为:"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更直接原因乃是为了防范欧洲海盗商人在中国沿海的劫掠活动","是具有抵抗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的自卫性质的,它在客观上起了防范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作用."我们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自明朝正德九年葡萄牙人首航广东到清朝乾隆二十二年收口闭关,二百四十三年的中西交往,可以清顺治十八年作为分界线:在此以前的一百四十七年内,葡萄牙、荷兰、西班牙、英国等西方殖民者曾多次以武力入  相似文献   
25.
众所周知 ,辛亥上海光复是同盟会和光复会联合发动并取得成功的。陈其美与李燮和是上海光复的主要领导人。解放前的研究 ,由于受同盟会正统史观的影响 ,往往扬陈抑李。这种遗韵甚至在目前台湾出版的若干著述中 ,还时有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 ,大陆方面的史学家都已对李燮和与光复会在上海光复中的活动及其作用作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实 ,李燮和在上海光复中起的作用 ,无论在程度上、影响上不仅不比陈其美逊色 ,而且在关键问题和关键时刻的作用远远超过陈其美。所谓关键问题 ,一是对淞沪军警的策反。上海响应武昌起义 ,有两个难题必需解决…  相似文献   
26.
太平天国研究需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概述了各个历史时期太平天国研究的特点、成绩与不足。认为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美化太平天国及其领袖 ,仍是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从观念上、方法上改变老一套的规范性话语系统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才能改变目前萧条冷寂的局面  相似文献   
27.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之对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状况的考察,将是正确理解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夏东元先生在1961年1月6日《文汇报》上发表了有关论述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文章。夏先生说从义和团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了温和  相似文献   
28.
在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关系史中,一八四四年与一八五八年是两个关键性的年份.前者,因《黄埔条约》的订立与天主教弛禁,使外国传教士得以在"五口"建堂传教,揭开了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华的新篇章;后者,因《天津条约》的签订,使西方教士如潮水般地涌入内地,直至穷乡僻壤,终于结成了外国宗教势力与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关系网,严重影响了近代中国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安定.但有关这两个关键年份之间的十余年中,外国传教士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