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总结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关于政治经济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哲理。因此,认识和把握党关于政治经济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吸取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经济关系的历史经验,全面理解包含在基本路线中的政治经济统一的思想,对于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党的政治路线的核心和关键是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任务,正确处理党的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一般来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党要正确认识和…  相似文献   
2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重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基本结论。它是以毛泽东的探索为基础 ,尤其是以毛泽东“社会主义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观点为先导 ,在新的实践中 ,不断总结、归纳、融合改革开放中的新经验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它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有着紧密的联系 ,前者既与后者一脉相承 ,又是对后者的突破性发展。同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是对列宁相关思想或观念的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23.
抗日战争中期,毛泽东在研究中国革命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设想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民主主义中国,经过长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然后再发展到社会主义。这表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战略已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细致地分析了中国的具体情况,建构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总战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标志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战略的形成  相似文献   
24.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毛泽东开始根据中国的情况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虽然他并没有使用"本质"一词,但无论是在生产力问题上,还是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上,都对社会主义有不同程度的接近本质的认识。固然由于多种因素,毛泽东没能沿着已开始的思路发展下去,没有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但他的探索和思考无疑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5.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五四”时期陈独秀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五四”前,陈独秀把教育与社会经济并列起来,认为同是社会进化的根本。①这种认识显然不科学。“五四”后,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考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得出了许多正确的结论,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主张和意见。本文仅就陈独秀在这方面的认识、主张等,作一点探讨。一陈独秀认为,教育属于心的现象,即精神现象。教育是“经济的基础上面之建筑物,”是经济这个物的表现。②教育与经济基础互相依存。他指出教育这个精神现象对经济基础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一定的教育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制约,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所决定。因此,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