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43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王成有 《老人世界》2011,(10):28-29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已离休多年。年至耄耋,本已不问世事,可在建党90周年大庆之际,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不禁想起过去的一些特殊经历:1945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并南下到福建等。解放后,又辗转南北,先后参加了修建鹰厦铁路、包兰铁路、娄邵铁路、湘黔铁路等重大工程……特别是亲身护卫毛主席那段时光,让我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52.
知识审计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首要环节,企业只有了解自身的知识基础与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能力,才能制定出合理而有效的知识管理战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背景。本文阐释了知识审计的概念、对象、流程和报告。  相似文献   
53.
文化是产生习语的温床,习语的形成与该语言所属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中英颜色习语在起源、用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4.
传统仁爱精神与社会主义公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尚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仁爱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公德意识。仁爱在社会主义公德建设中仍具有重要继承价值。  相似文献   
55.
四川省万源市太平镇,自1996年开展创建社区服务省级示范城区活动以来,建立了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镇社区服务中心下设13个服务站,89个服务网点,范围涵盖饮食、修理、医药等各行各业。该镇社区服务骨干实体康复诊所,年年坚持为残疾人、优扶对象、下岗职工、长期患病的特困户送医送药。 今年4月5日,康复诊所的同志们在副镇长、镇社区服务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布琼的带领下,一行八人,带着价值1500多元的药品分别前往残疾人周德强、优抚对象陈凯、下岗职工高武军、长期患病的杜先蓉等53户  相似文献   
56.
57.
58.
螃 蟹     
王可欣  王成 《生存》2020,(9):0227-0227
星期六的下午,正当太阳快沉没的时候,它又射出了更加绚丽的色彩,天空中的色彩快速变 幻。啊,火红色灰蓝色淡粉色交杂在一起,给太阳公公穿上了一件无与伦比的花衣。瞧!像一棵彩色的树,像一朵五彩缤纷的鲜花,像绚丽多彩、万 丈光芒的宝库。我在市场上买了两只可爱的螃蟹,第一眼看到它就喜欢上了。我捧着小螃蟹兴高采烈地向家里跑去。  相似文献   
59.
毛际可以古文创作闻名于清代文坛。其古文体裁多样,尤其是传记文占有较大比重。他的传记人物主要有忠臣循吏、文人学者、贞女烈妇等类型,他热情地赞扬了忠孝报国、以民为本的清官廉吏,对勤学苦读、学术成就突出的文人学者也极力赞美,贞女烈妇也是毛际可着重称颂的对象。毛际可的传记文在叙述描写、语言运用、结构布局等方面匠心独运,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点,如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直录人物的话语表现人物的性格,用对比映衬手法深化文章的主题,以史传论赞体式结束文章等。毛际可的传记文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艺术手法,都取得了较高成就。  相似文献   
60.
论述嵇康四言诗对《诗经》的取法、借鉴。文章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首先是形式上的取法借鉴,《诗经》多为四言,而嵇康诗歌最突出的部分亦是四言诗,文章着重探讨了嵇康钟情于四言诗的原因;其次是语汇、句法、章法等方面的取法借鉴;第三是表现手法的学习借鉴,主要是比兴手法,嵇康加以创造性运用,形成了自己四言诗独特的艺术蕴涵和魅力。最后提出,嵇康诗虽然取法《诗经》甚多,但又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