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67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53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新型工业化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安全、可靠、经济、清洁的核能,而影响核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公众接受性。要提高核能的公众接受性,就必须向公众大力宣传和推广核文化。核文化是国际组织提出并推广到全球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我国在引进和推广核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在坚持民族文化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对其内容、形式、手段进行民族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核文化,推进核文化的大众化,以提高社会公众对核能的认知、理解和信任,提高公众接受核能应用的认同性。  相似文献   
522.
文章在零售商感知的供应商快速反应能力架构下,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和供应-零售渠道特点设计了供应商快速反应能力量表,并以北京、上海、长沙、临沂、昆明5个城市的电脑零售商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基于零售商感知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的运用信息技术、实体配送和快速回应服务三个构面是合理的,我国供应商可以用该量表来测度零售商感知到的供应商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523.
创新从伦理学视角分析可概括为得当创新和不当创新。得当的创新可以造福于人类,不当的创新则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形成创新得当的共识,鼓励得当的创新,抑制不当创新,是创新的伦理学要求。文章对创新得当的必要性、可能性进行了论证,并进一步对创新得当的最高目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24.
汉语习语由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的难点问题之一。较多的学者都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入手,强调文化之间的差异。但仅从文化入手,仍然不能解决习语在具体语境的翻译问题。文章尝试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出发来研究汉语习语在语境中的具体翻译,认为习语的翻译不仅要考虑文化因素,还要充分考虑作者意图,读者期盼,以达到最佳关联,并且希望能够从《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总结一些指导习语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5.
《食品安全法》之监管体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行了创新和重建,实行统一的多部门分工负责与综合协调的全程监管体制,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需要加快与《食品安全法》相关配套的法规体系的立法,合理配置食品安全监管权,引入和培育社会监管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526.
洞口山门话中有一些非中古明母和微母的字读m声母,文章探讨了这类字的音变条件和过程。这种语音现象为方言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佐证。  相似文献   
527.
鲁迅和沈从文通过《阿Q正传》《边城》的文学创作阐述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执著而痛苦地探寻生命意义与价值。鲁迅要求我们要正视中国人的生存困境,并且反抗一切妨碍国人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黑暗。沈从文则认为,生命是上帝的造物,本质上是美丽的,生命本性只有在其最初家园即自然中,才能得到真实而充分体现。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生命形态:卑琐萎缩与刚柔相济的不同展演;生命内核:祖先崇拜和爱与美的张扬;生命归宿:摧毁奴隶根性与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52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命题,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人的本质。劳动实践是人的最根本的本质,人的需要是人的深层次本质,社会关系是人的现实本质。“劳动实践本质论”、“人的需要本质论”、“社会关系本质论”这三个命题是辩证统一的。探讨这三个命题及其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正确认识人的本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9.
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精髓,是一种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文章试运用韩礼德的主位结构理论,对陆游《钗头凤》两个英译本的主位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对语篇的主位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译者准确把握语篇的信息分布。深入理解语篇的内容和意义,从而能够减少翻译中的主观因素,使翻泽更为客观、忠实。  相似文献   
530.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但二者之间的互动尚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者目标差异和互动机制滞后。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应加强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划、监督和协调,建立健全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政策和制度,构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平台,加强企校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