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指出三原学派是关学在明代的重要理论代表 ,分析了该学派的思想渊源和会通求实的理论特色 ,通过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改造 ,他们发展出性理不二、尽心穷究的本体论体系和躬行义理、本于慎独的道德修养论 ,在实学思维方式中包含着明清之际“走出理学”的可贵萌芽。  相似文献   
72.
罗光以其"生命哲学"的立场研究和阐释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在对张载哲学的诠释中,他强调张载哲学重在对人精神生命的探讨,围绕精神生命的形上基础、化育方式和最高境界提出了新见解.首先,罗光指出张载哲学中的"太虚"是从本体层面上讲,而"太和"是"太虚"变化之道,表现为体用关系,"太虚"作为形上本体又与形下之气沟通进而化生天地万物,由此阐发了精神生命的形上基础.其次,罗光认为张载提出关于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二重人性论,解决了人性善恶的问题,在此前提下,罗光分析了"穷理尽性"和"存神知化"两种精神生命化育的方式.最后,罗光将天人合一视为张载哲学思想的顶点,并以《西铭》为文本依据,从万物相通、天人一体的层面论述了人精神生活的至善之境.罗光对张载哲学所作的现代诠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3.
74.
许宁 《经理人》2013,(6):62-64
相对电子商务网站而言,团购网站就是一个广告信息平台——对消费者而言,它是一个生活服务小帮手;对商家而言,它是一个靠让利吸引客户的产品和品牌的宣传平台。  相似文献   
75.
张载哲学本体论是20世纪中国哲学史的一个研究热点。张岱年和牟宗三分别代表了其中的两种研究范式:在张载哲学本体的判定上,由于对"太虚即气"的不同理解,张岱年认为是"以气为本",牟宗三主张"太虚为本";在张载哲学在宋明理学中的定位上,基于各自的"三系说"系统,张岱年认为张载属于宋明理学"理"、"气"、"心"三系中的"气本论",牟宗三则视之为"性"、"心"、"理"三系之"性体"系的渊源;在哲学体系建构上,张岱年体现了"接着"张载、王夫之气学讲的哲学自觉,建构了唯物的新气学体系,牟宗三由"太虚神体"的心性化取向,着意于道德的形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76.
东北地域文化的演进与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离不开东北地域文化的全面复兴。东北地域文化有着相对独立的鲜明特质,东北地域文化对东北人性格特质、思想观念及现代性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7.
许宁 《齐鲁学刊》2007,(5):23-26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着眼于儒学思想与乡村改造的结合,致力于儒学的社会化,重构社会组织系统。梁漱溟的文化哲学体系通过文化批判、文化价值、文化主张和文化实践诸层面获得展开,展示了与熊十力、牟宗三等不同的致思理路,较为鲜明地体现了现代新儒学的理论特点,是传统哲学现代化的重要创获。  相似文献   
78.
许宁 《云梦学刊》2004,25(6):29-31
王夫之基于《中庸》的文本阐释,发挥出他以性命论、心性论、性情论和中和论为主要内容的人性论思想,通过对程朱理学思维成果的批判继承和原则吸收,在新的历史背景中,构建了富有自身理论特质和创新色彩的人性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9.
高校“考研热”利与弊之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考研热"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研究生人才的选拔,对本科生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然而,其对高校的教育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对"考研热"产生的原因、利与弊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考研热"作了必要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0.
关于教育技术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和哲学界对教育技术进行了比较广泛而又深刻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着研究视野比较狭隘、教育技术哲学的哲学特点不突出等一些缺憾。笔者尝试着从技术哲学的视角重新解读教育技术的内涵、形态以及创新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