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三个维度对有利于员工间的知识相互交流和合作, 从而在组织内形成创新实践社区的要素进行划分, 并从理论上做了充分的分析, 为企业构建创新社区的实践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首先针对传统的知识员工职业发展理论进行综合和归纳 ;然后描述了新经济给组织理论和职业理论带来的冲击 ;最后 ,在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 ,阐述了两种新的职业发展模型即由工作认知决定的两路径职业模型和职业成长和发展的多重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4.
对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能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能力的起源、分类、研究流派、转变原因、发展趋势以及能力理论发展的相关争论.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新范式初探——理论溯源与框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许庆瑞  郑刚  陈劲 《管理学报》2006,3(2):135-142
全面创新管理是创新管理的新范式,以培养核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价值增加)为目标,以各种创新要素(如技术、组织、市场、战略、文化、制度等)的有机组合与全面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力求做到“全要素创新,全时空创新,全员创新和全面协同”。全面创新观与传统创新观的显著区别是突破了以往仅由研发部门孤立创新的格局,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创新生态观,并使创新的要素与时空范围大大扩展。向全面创新管理转变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用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   总被引:152,自引:2,他引:150  
企业核心能力日益受到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 .本文首先探讨了企业核心能力的理论渊源 ,它是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创新理论分别从各自角度探索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的产物 .然后 ,本文在评述已有企业核心能力主要理论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全新的核心能力概念框架——层次系统模型 ,剖析企业核心能力内在的逻辑结构 .根据该模型 ,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能力系统 ,由能力元和能力构架构成 ,具有层次结构 ,分为经营环境、企业、学科、技术、产品、核心子系统六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战略性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企业创新能力的构建与提升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微观基础。然而现有研究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多偏重技术因素而对创新的社会性因素重视不足,重视创新能力的绩效阈限而对柔性阈限关注不够,这限制了现有研究成果对创新实践的指导意义。针对现有研究的缺口,基于文献述评,本文首先界定了企业创新能力的理论内涵及其内在结构,并从能力基础层次分析企业自主创新有效实现的关键所在。基于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以"知觉——响应"模型为框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企业创新能力构思进行开发,并利用419份国内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创新能力由变异感知能力、信息诠释能力、创新决策能力与实施实现能力构成;该构思对企业绩效具有预测效度。文章最后讨论了理论贡献、管理意义与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核心能力的组合创新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1)模仿阶段(50年代初期~1957);(2)创造性模仿阶段(50年代末到1978);(3)二次创新阶段(1978至今).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国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单个创新的传统范式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成功的企业都采取一种新的创新范式--组合创新.文章重点探讨了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的组合.成功地实施组合创新的关键是建立核心能力.然后,文章探讨了核心能力的来源、概念与结构,探讨核心能力与组合创新之间的关系.企业建立和增强核心能力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引进与吸收、研究开发合作、内部开发.基于以上分析,文章分别对东方通讯、杭州制氧机厂、杭州锅炉厂等企业的能力构建与组合技术创新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知识与创新间的关系,现有研究多强调不同类型知识对创新总体绩效的影响差异,较少关注同一知识基对创新微观过程的不同阶段是否具有同等影响。针对这一理论缺口,本研究首先建构了知识积累与基于创新微观过程的企业创新能力间关系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419份国内企业数据、利用层次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知识积累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并且这种积极效应贯穿在创新的整个微观过程中;分别以内、外组织学习为特征的不同知识激活机制在促进知识贡献于创新不同阶段能力提升过程中具有不同影响。本文最后讨论了理论贡献、管理意义及局限。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企业的创新模式 ,发现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分别实行了技术跨越战略与价值链提升战略 ,其共同点是都依赖于海外市场 ;日本却主要是依靠国内市场需求 ,以破坏性创新颠覆欧美企业的垄断地位。借鉴国际上的创新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 ,根据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市场特性 ,对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进行初步分析后发现 ,我国应形成以破坏性创新为主导、以技术跨越为辅助的自主创新模式 ,并以深入理解我国客户需求、发掘我国文化内涵为根本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