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谭光辉 《学术论坛》2016,(4):91-96,129
元小说的“自反性”并不是对某具体叙述行为的反思,而是对叙述的认知过程的反思。任何小说都可能有元意识,但是只有当元叙述部分打破常规设定的时候,元叙述才因引起注意而被推向前台。因元叙述部分和故事部分的纪实性和虚构性的不同搭配,元小说可分为纪实型叙述、讽喻型叙述、暴露型叙述、游戏型叙述四类,前两类被视为常规叙述,后两类被视为元小说。元小说是小说认知转向的结果,具有典型的后现代特征。元小说不仅建构可能世界和虚构世界,而且建构自身。它的意义在于启发我们关注我们所在的世界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从而开拓了一个新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2.
幸福感符号研究至今未正面进行过,符号学只讨论过幸福感的反面——焦虑.幸福感可以定义为:幸福感是主体在符号自我意义被确认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符号自我可能上下移动,幸福感是动态分层的,自我在符号矩阵体中螺旋式上行或下行.幸福感的获得遵循五条基本原则:动态原则指符号自我作纵横移动致幸福感不断变化;比较原则指符号自我在反复比较中自我调适;交互原则指自我与他者、对象、元自我在相互比较中对话、调整、改变;现实性原则指符号自我的确认需要有现实作为参照;价值吻合原则指幸福感遵循符号自我的意图定点规律.西方哲学史对幸福的讨论繁琐,基本上都在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领域内进行,但是都能在符号学理论中得到解释.幸福感符号研究可以解决自我危机问题,有助于找到自我的精神核心,完成自我重建.  相似文献   
13.
从《鬼恋》的情节构架、心理内涵、哲理意蕴、象征意味、文化碰撞诸方面对其进行多角度的审视和考察,以期为徐訏的美学追求和贡献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喜感是人从叙述中获得的存在感,与笑感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笑感是恐惧等紧张期待突然消失产生的情感。喜感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大类:一类为存在感期待实现的肯定型,包括愉悦感、欢乐感、惊喜感、狂欢感;二类为存在感威胁被解除的否定型,包括轻松感、滑稽感、反讽感、复仇感;三类为存在感威胁解除并实现期待的复合型,主要是幽默感。通过各类喜感的分析可知,喜感就是被叙述的存在感。叙述的逻辑关系形态不同,喜感的类型也就不同。叙述是动态的,所以喜感也是动态的。人为了寻求存在感,需要不断体验不同的叙述。  相似文献   
15.
电影对中国当代影视文化语境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的改编极大地影响着新世纪中国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章着力探索我国电影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历史轨迹和现实境遇,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其困境,展示其出路.  相似文献   
16.
谭光辉 《河北学刊》2015,(1):107-110,116
讲故事是人类的本能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随着当代电子传媒的飞速发展,大量新的叙述体裁(如"真人秀"、微博、微信)涌现出来,无论是旅游热、古迹热、消费热、食品安全忧虑,甚至国学热,都借叙述而取得公众关注。叙述学不得不面对文化实践,自我改造。不仅要有各门类叙述学处理各种体裁,还必须有覆盖各种叙述体裁的一般理论。"广义叙述学"是应文化的需要自然而然地产生;它不是一种人为的构筑,而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总结。正因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五位多年在高校研究叙述学的学者对若干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李卫华发现中国古人已经在讨论广义叙述学,金圣叹评论历史著作,用的是类似评论小说的方式,而且意识到"纪实"与"虚构"的重大分野;谭光辉对拙作《广义叙述学》中提出的纪实与虚构的"区隔"原则提出值得重视的商榷;王瑛认为广义叙述学的提出,是中国学术界长期努力的结果,是叙述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王委艳认为广义叙述学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使批评理论的中国化有了一种新的方式。本辑也附了一篇拙文,试图把一种似乎简单的现象——"分层"扩展到所有的叙述(尤其是"演示叙述")中,此时出现了远远比小说复杂的情况。参与讨论者的共同看法是:"广义叙述学"还远未形成一个体系,它作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等待着更多的学者参与、批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是形成全人类的大规模合作机制。人类合作经历了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合作的过程,恩感在形成合作关系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恩感的核心要义有二:第一是施恩者不图回报,第二是人类应达成对施恩行为进行肯定的共识。中国文化中的"礼"和"义"都与恩感有关,"礼"的本质是"敬",核心是强调感恩和报恩,"义"的核心是不图回报的施恩。恩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共同体得以维护。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情感基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是竞争,情感基础是怨恨,结果是助长了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核心价值是尊重与共赢,情感基础是恩感,完全符合中国的礼义文化,结果是勾画出全人类未来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8.
可能情感主要有四种:未命名情感、未体验情感、他物种情感、人造情感。人造情感技术首先要解决情感的数字化问题,这是人工智能工程的难点,难的原因在于电脑无法像人类意识那样追求意义。人工智能是科学,科学是按因果律的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追求确定性,人类意识的时间性本质决定了它按目的论的方式存在,追求可能性,且不能吻合现代科学的证伪原则,因此人类情感不可能被完全数字化。但是人类情感和智能可能被部分数字化,人工情感和人工智能可能在部分方面弥补或超越人类情感或智能。数字技术和人文学科联合才能互动发展,因果论和目的论两种思维方式一道被重视才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专业批评家.他的文学主张最明显的特点是建立在新人文主义基础上的二元人性论,而艺术至上主义却时隐时现地贯穿于他批评活动的始终.他独特的批评理论不失为新文学的一种有益互补.然而,由于他的文学理论脱离了现实社会政治环境而为社会所不容,使他成为一名久享骂名、不合时宜的批评家.  相似文献   
20.
欲望从古到今都是哲学、伦理学等关注的重点情感。从符号叙述学的角度看,欲望是情感的一种,其叙述模态是"肯定主体做"。欲望本无善恶,却成为情感善恶争执的焦点。欲望按对象可以分为身体性欲望、物质性欲望、情感性欲望和符号性欲望四大类。欲望的反向情感是恐惧。古代社会和思想的建构以恐惧为核心,所以刹车过多而发展缓慢;现代社会和思想的建构以欲望及其组合情感为核心,所以动力十足而发展迅速。现代社会和思想在赋予欲望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同时,仍然应该保持适当的恐惧感和敬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