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法务会计专家制度的构建与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日益精细,公安司法人员和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在案件有关技术性或专业性问题上将越来越依赖于专家的服务,因此专家证据的采用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本文介绍了法务会计的含义及其核心业务,对英美法系的会计专家证人制度与大陆法系的会计鉴定人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我国鉴定人为主体、专家证人为补充的法务会计专家制度的构建与改进。  相似文献   
22.
在中国古典诗词、书画、园林艺术中,写景造境的艺术技巧几臻完美,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是诗词书画作品最显著的民族特色。书画作品与摄影诉诸视觉器官,诗词的跳跃性的灵感的闪现与摄影艺术瞬间情境的捕捉,有着极其近似而微妙深层次思维关联。本文意在研讨古典诗词与现代摄影艺术的内在的联系,诠释现代摄影艺术与古典诗词境界、格调、韵味诸因素的神气相通之处,使得现代摄影艺术因具备源远流长的古典美质而彰显其高贵典雅的深邃内涵,亦祈愿古典诗词之神韵重获信息时代载体更凸现其恒久魅力。  相似文献   
23.
辛亥革命至文革结束,民主、自由、解放、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是中国的政治主题。文艺政策所规范的主流文艺创作,呈现出一往无前的反传统激进状态。沈从文自觉游离于文艺主流之外,为时代先锋诟病和批判。当和谐社会的名词进入我们的眼帘,我们惊奇地发现沈从文沉稳地扎根于普遍人性的净土,六十年前即潜心营造理想心灵家园,以善、美和悲悯为我们提供了和谐社会的一种范式。现实社会中道德人性的回归和重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依然能够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4.
针对“魏晋风度”迅速式微的事实,从“魏晋人物”所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与个体因素诸方面进行分析,汉末、曹魏与司马氏统治时期严苛的社会政治生态,“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当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以及门阀体制下“魏晋名士”独特的家世、形容、才情、少年风范等因素的综合,是形成“魏晋风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5.
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普遍缺失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成因悠久危害深远。分析表明,社会诚信的缺失源于政府公信的丧失,社会诚信的重建必先以恢复政府公信为前提。新的历史时期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公信作为社会诚信的前提,理应得到求真务实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6.
将自然生态现象赋予道德内涵和哲学意蕴,归纳总结其规律,以此为依据颁行礼乐、建章立制、治国理政,诠释、指导和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此为儒家经典哲学思想的重要特征和存在意义。其理路在于,首先界定天地本质:“天地之大德曰生”;其次提出“大人”即圣贤君王的标准:“与天地合其德”;再次奠定圣贤君王治理天下的法理基础:“天工人代”。探求此思想的逻辑本源可见,儒家经典哲学思想和由此形成的国家治理模式,是建立在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自然生态良好的基础之上,显现出传统生态理念卓越的前瞻性与综合整体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提出的“生态良好”“永续发展”理念具有高度契合之处。同时,儒家生态智慧,需要实现现代转型,方能有助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