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江泽民的社会主义民生观主要表征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社会主义民生问题的解答上。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民生,江泽民着重从发生论、本质论、特征论、价值论等方面作了解答。关于怎样保障和改善社会主义民生,江泽民主要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循序渐进,采取科学的民生战略步骤,制定合理的民生战略目标;强化实践本位,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科学处理关涉民生的各种重要关系;采取正确的民生工作态度和方法。江泽民对社会主义民生观基本问题的科学解答,反映了社会主义民生观的核心内容与精神实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升为一级学科以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业已成为学界的“显学”,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向度分别就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出场、内涵、本质、研究路径、意义等问题做了深入而全面的解析,通过系统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利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更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义和精神实质,使其更好地发挥指导实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权是人类长期思考并讨论的法权问题之一,不同阶级与国家基于自身的特殊利益、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对人权持有不同看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家大多从自然法和人的类本质出发,认为人权是人的自然权利、天赋权利,赋予人权以普遍性、永恒性和超阶级性,以此掩盖资本主义人权的经济社会根源与阶级实质。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在扬弃资本主义人权观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人权的经济社会根源及阶级实质,认为人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社会性与阶级性、发展性与历史性、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贺方彬 《学术界》2022,(12):83-93
从民生视域来解析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能够获得一种新的理论视角,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民生障碍与路径,进一步凸显其蕴含的深层民生价值意蕴。其现实民生障碍与路径在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存在明显的民生短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民生五难”及其结构性矛盾,民生产品与服务供给不充分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制约因素;新时代新征程,只有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改善民生,不断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持续优化和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才能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的社会民生基础。其深层民生价值意蕴在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直接目的是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安全、高质量与可持续性,其根本价值取向则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结构特质进行分析是"回到马克思"必不可少的步骤。从规律与策略的辨析、暴力革命与和平革命的矛盾统一、东方革命与西方革命的差异,以及重温革命历史与革命前景展望等四个维度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结构特质进行描述性分析,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结构特质。这是我们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进行当代阐释的前提性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通过理想与科学、理想与现实的双重联姻.勾画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与其它社会理想的原则性不同,通过理想与革命的双向涵摄,阐释了它们之问的要素关系特质--革命理想主义的生成,凸显了共产主义理想的结构特质;并进一步透视了革命理想主义的内涵、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