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在各大网站的两会民意调查中,收入分配问题几乎都位列榜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什么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突出?“十二五”期间,如何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32.
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中长期思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贾康  阎坤 《管理世界》2005,(8):33-37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央对地方财政体制的贯彻和延伸。改进省以下财政体制,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在当前具有明显的迫切性。本报告认为,在中央对地方财政体制尚不可能一下作出大改革的情况下,将近期目标定位在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和调动地方各级合理发展经济、精简机构、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上,是适宜的选择。从长远目标看,则需对整个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系统化的调整与规范,逐步划清政府事权,减少财政层级,完善地方税体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安排,并推动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3.
<正>目前,中国宏观调控形势复杂,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说,调控当局面临的难点,在于如何敏锐、及时和较全面地把握经济多种变量中最关键的组合信息,合理地动态掌握调控中"既要防止经济过热和明显通胀,又要防止出现过快经济下滑"的平衡点。当前,在中国特定国情下和特定发展阶段,我个人观点是,应强调宏观调控中理性的"供给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4.
政府公共投资、社会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政府公共投资对社会投资、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时,需要放在一个反周期的框架内进行分析,才能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政府的这种作用从正面来说,要发挥得好,应该是在每一次经济进入高涨阶段、有过热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控制峰顶不要让它走得过高,而经济运行走到低迷阶段的时候,它应该发力往上托举,使这时的谷底不要跌得过深.通过实证考察,政府公共投资要对社会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制订一个合理的顶层规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5.
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我国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投资不足,另一方面是供给由政府包办而利用非政府力量不足。一种传统的观念是政府安排或提供的公共产品总是由政府自己来生产,认为政府放弃了生产者的功能,就自然失去了提供者的职能,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不一定要充当生产者的角色,而可以运用政府采购手段完成其职责。在制度安排、机制设计层面,正确区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将有利于我们对于不同的公共产品合理选择不同的提供方式,从而充分运用市场环境与机制的潜力,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引致民间资金介入,缓解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不足。  相似文献   
36.
由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财政学会主办的中原经济区建设财税政策研讨会目前在京举行,来自国家综合部门、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分别从国家财税政策如何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以及河南地方财政如何灵活运用国家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必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发展中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这里刊发部分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37.
基于中国碳交易试点建立政策分批实施的交叠双重差分(Staggered DID)模型,进行碳减排效应和政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碳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应,且未表现出直接的“两难冲突”问题。但其通过降低煤炭占比实现减排效应的政策机制,在“双重约束”下对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挑战。经过基于市场制度特征的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国碳市场在自发竞争提升排放“基准”水平方面存在“市场失灵”问题,CCER市场也还未发挥出应有的创新激励效应。因此,建议在碳配额有偿分配环节设计构建“政府+市场”的优势互补制度,以科学论证的“标杆”作为排放“基准”目标,弥补“市场失灵”,在全国统一市场架构下完善、规范CCER市场,作为中国碳市场实现“共赢”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