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之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长期以来把中国“龙”译为英文“dragon”。但由于中国“龙”文化和西方的“dragon”文化差异很大,导致了中西文化交往中不必要的误解。文章首先探讨了中国“龙”文化和西方“dragon”文化之间的差异,其次分析了目前翻译界对中国“龙”及西方“dragon”的翻译状况,最后从翻译过程、翻译的本质和任务及翻译中外域文化的可容性规范等角度指出了目前翻译的缺陷,并提出了合理的翻译方法,旨在为中国龙“正名”和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翻译探索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42.
试论译文读者在现代散文汉英翻译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译文读者作为翻译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主体,其文化背景、接受能力的差异会对翻译策略造成直接影响。本文以奈达的读者反应理论为基础,试论译文读者在现代散文汉英翻译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好的翻译应该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反应,并从读者的角度调整翻译策略,这样才能通过译文真正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与交融。 相似文献
43.
阐述语言中的词汇同类语言区域的文化背景。文化因素确定了词汇与特定的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导致词汇的增减变化。在语言学中 ,词汇对于文化是敏感的 ,因为它与文化是一一对应的。词汇比其他语言特征更贴近文化 相似文献
44.
译者既是原作的读者,也是译作的作者。为了能让译文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原文的意义,译者会采取一些变通补偿的方法,进行创造性的翻译。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对《红楼梦》回目的翻译为对象,从阐释学的角度探讨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45.
照应是英语语篇的衔接手段之一,它通过照应词汇对语篇内某些词语作出语义上的解释,包括语篇中所涉及的实体、概念、事态等。这些照应词联系上下文,衔接英语篇章。医学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种,对其照应性的研究有助于译者从语篇的衔接特征入手,理解照应词项的具体指称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46.
文章运用关联理论对《沁园春·长沙》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后,指出关联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和最佳关联性等概念在诗歌翻译评论中有一定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而为诗歌翻译批评提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7.
话语误解是网络聊天中发生较为频繁的一种语言现象。网聊误解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话语关联程度不够、明示不充分将影响意义的推导;中语境的不足及小语境的模糊难以为意义的诠释提供支撑;而网络语言的简约性、随意性也同样为话语理解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48.
在郭德昌的山水画中,尤重心灵与外物相交的一种感发作用,强调运笔与施墨新鲜活泼的性情化与灵感性。因此他的山水气象着力捕捉大感觉、抒写大印象、把握大调子、营构大境界,展现博大雄浑,幽冥静谧,朦胧幻化,迷蒙浑然的意境,用笔雄劲,灵动多变,墨沉淋漓,苍润相济,颇有笔墨魅力与技巧。其构图起伏跌宕,开合自如、虚实相间、层次丰富、且多湿笔入画,笔饱墨足,气韵充溢,并且始终以性灵驾驭笔墨,使之在灵动、率意、洒脱中见出画家的心性与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49.
中国山水画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变.然而真正改变山水画的题材内容、社会功能与文化观念,包括表现山水画的方法,还是近百年以来的事.
概言之,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以延续南宗古风为主要特征;"五四"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是传统派画家和革新派画家论争、共存、互补的时代;20世纪50年代到"文革"之前,以回归自然和回归生活的集体意识和写实风格为总体风貌;"文革"期间,除石鲁的人格化表现之外,是山水画的极端政治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多样化选择和明确地提出从它的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时期.在这个近百年的流向里,我们看到了艺术基本上在传统自身基础上变革的主流,也看到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融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0.
作为自然语言基本特征之一,语言的模糊性很早便引起中西方学者普遍的关注。而一贯要求清楚正确、具体简洁的外贸信函,其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很是常见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本文拟以外贸英文信函为典型并选用了部分范本为语料,对其中模糊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尝试在总结前人对模糊语翻译研究的基础上,从关联翻译角度探讨外贸英文信函中模糊语的汉译方法,努力追求原文作者意图(即外贸交易中的发函方)及译语读者(即外贸交易中的收函方,尤指中方)之间的最佳关联性,以期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刺激并促进外贸交易双方成功达成交流合作),旨在为动态灵活地翻译外贸英文信函中模糊语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