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1世纪将证明,人类注定是一种城市化的生物。在20世纪初,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只有1.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0%。但是到了20世纪结束之时(1999年10月),世界上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50%,达到30亿,绝对数增加了20多倍。全世界拥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143个,并有23个具有8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型城市,其中亚洲就占了13个。如果说居住改变了中国,那么这种改变的最宏观描述就是——城市化。十几年间,中国已经有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涌进了城市,而这一切仅仅还只是个开始。据联合国预计。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还将有2亿人从农村贫困地区流向城镇,而亚洲发展银行预测,到201O年,中国将有3亿人口成为城镇新居民。这种人口流动大潮将使中国转变为一个城市化国家,根据《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城市化的11项战咯目标,它的主要内容有:用5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超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水平;建成具有容纳11~12亿人口的城市容量,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占用面积不得超过国土总面积的2%。但其辐射带动的地理空间不得小于自身面积的50倍等。同时。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中国城市化战咯的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中国城市体系,是解决“中国大城市不大、中城市不活、小城市不强”的根本途径。然而城市人口骤增经常意味着城市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及公共机构的能力常常跟不上需求。由于建筑不断崛起,风景遭到破坏,人的感觉会变差。在生存压力之下,人们可能作出糟糕的决定。按照经验推断,如果管理不善或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不前,各大城市很快就会出现大片的贫民窟,就如印度和拉丁美洲发生的情况那样。如何为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提供净水、下水道、学校、医院,将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那些现在已有很大压力的公共服务。因此,城市居住的合理发展,对这一切关系重大。未来的中国,什么样的城市才能使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02.
战后日本的主要媒体及其政治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刚 《日本研究》2008,(3):56-59
在现代日本社会结构中,传媒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旨在通过对El本媒体结构的变化及其对舆论导向作用分析,考察当代日本社会保守思潮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以制度创新构建我国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有很多,但关键是由于制度缺陷的影响。通过制度创新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分析,认为解决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在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农村组织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等农业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公众的印象中,科学家是一贯较为低调的群体。但真正认识科学家的人并不多,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恰恰是课文中的科学家。绝大多数人正是通过一篇篇栩栩如生的课文,才结识了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伟人,也正是通过教科书中感人至深的描写,才逐渐树立起对科学家的无限敬意……或许我们可以说,教科书才是科学家公众形象的“发源地”。今天,记者有机会到这一源头探个究竟,去看看这些描写科学家的文章是怎样被选编进教材的,它的选编者对塑造公众心目中的科学家形象又有怎样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5.
消费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逛逛商店、买买东西这么简单。然而,在经济学家眼中,消费却是一门大学问。  相似文献   
106.
民族政策的转型是中外民族理论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民族政策的转型是由阶级条件、经济条件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帮助"型民族政策面临着转型的强大压力。我国民族政策转型的价值取向不是简单的"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之争,而必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民族政策的完善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制了民族政策转型的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我国民族政策转型的实现路径是利益协调机制的调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民族优惠政策的转型细化。  相似文献   
107.
108.
日本自1996年同美国共同发表《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以来,军事战略就开始由以防卫本土为主的内向防御,向主动介入“周边事态”的外向扩张型转变。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军事曾一度受到严格限制,但在美国的包庇和纵容下,相当一段时期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日本在军事力量方面却不断突破,军事因素在其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如今,日本的年军费开支已高达500多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日本自卫队人数虽然只有28万,但其装备的  相似文献   
109.
世博会因其规模巨大而耗资惊人,虽说有人列举出了办世博会的种种好处,记者还是有几分怀疑:花这么多钱,到底值不值得?听听专家的意见,或许心里可以更有底。  相似文献   
110.
作者详细地分析了明代哲学家李材的《大学》改本 ,并将其与朱子的《大学章句》做了认真比较 :按照朱子的理解 ,则《大学》一书的基本结构应为 :三纲、八目 (经 )———三纲释、八目释 (传 ) ;此“三纲八目”结构成为一种“典型”。此后数百年间 ,人们在阅读、理解《大学》时 ,无不受其影响。李材的《大学》改本则对此有所突破 :李材以其“止修”学说为基础 ,提出了一种以“知止”、“修身”为中心的 ,全新的《大学》义理模式。李材改本为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大学》一文提供了新的视角 ,值得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