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西施,姓施,名夷光。春秋末期越国人,生长在吴越纷争的动乱年代。西施是浣纱女子,其父以卖柴为业,母则浣纱度日。西施色冠古今,有“沉鱼”之称;她为国捐躯,功成不还。李白有《咏苎萝山》诗云: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艳。……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含义,阐述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整合的具体途径和意义。  相似文献   
63.
托马斯·哈代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英国的文学巨匠,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尤为闻名,环境描写在他的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突出表现在他的《还乡》中。文章对小说中所运用的以自然环境描写来刻画小说中的艺术形象以及用自然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获取对《还乡》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64.
“论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辩论、灌输、讨论等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能够发挥以理服人的作用。将“论辩”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概念化的方式创新推介,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针对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5.
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特色不明晰、“产、学、研”合作水平不高的问题,不能充分满足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高校需要针对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66.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型博物馆曾在世界范围内风靡一时.我国,20世纪90年代将其引进国内,起步比较晚.本文在阐述了生态博物馆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涵义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认识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67.
今年7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该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正是为了“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68.
企业决策 ,指企业为达到一定的目的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分析、比较 ,从而选择和决定实施方案的整个过程。决策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 ,是关乎一个企业如何做 ,往哪儿走的大政方针 ,是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决策是企业经营的根基 ,是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决策应具备延续性。它的重要意义在于 ,它能使企业一切经营活动保持一定的连贯性、稳定性 ,使企业的凝聚力越聚越强 ,使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目标有一种强烈的渴望且坚信最终必然达成  相似文献   
69.
20世纪中叶以来爆发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在这次新技术革命浪潮中,诞生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技术群体.一方面,高技术的产业化产生了一批高技术产业;另一方面,高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增加了传统产业的知识含量.因为发达国家在新技术革命中走在了前列,因此,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的知识化趋势.  相似文献   
70.
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本文将现代公共政策的理性定义为政策制定者为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通过系统的逻辑思考来选择效用最大化的备选方案的行为。然后,以理性程度和目标实现路径为标准,将公共政策理性及其制定模型进行分类,在探讨政策制定模型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政策制定模型的逻辑框架。最后,以情景—理性的逻辑关系为视角,深入探讨公共政策制定模型的适用情景,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