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南华大学2003级新生的心理普查,探讨了新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情况,对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新生心理健康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提出了加强大学新生心理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对居民消费需求扩张的制约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显性收入差距和实际收入差距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扩张的制约机理。  相似文献   
13.
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的尊严不断提升,维护和提升人的尊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之义。人的尊严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权利,本质上是人的社会性的价值表达。人的尊严问题特别与弱势群体相关,弱势群体具有贫困性、脆弱性和易受伤害性的特性,使他们更容易受到侮辱,他们有更强烈的尊严诉求。维护弱势群体的尊严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伦理关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社会救助有悠久历史,整体上是一种“伦理救助”模式。儒家以性善论为主流的人性思想和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道德心理,构成了传统社会救助的伦理道德基础。儒家以“仁”、“德”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以民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均平”的差等分配伦理思想,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无为”的政治伦理和“贵生”的生命伦理思想,以及佛教的慈悲精神,构成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的重要补充。传统社会救助伦理思想是构建我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关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最新论断,是中国现代性话语的最新表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三重超越”性质,既具有现代化的普遍性特征,也蕴含现代化的“新”特质,与西方现代化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共享的现代化、人民民主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植根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民性、民主性、共享性、正义性与和平性,是有“根”、有“魂”、见“人”、见“物”的现代化。消除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阿碦琉斯之踵”,做好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大学问”,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新”向度。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蕴涵丰富的伦理道德意蕴,特别是彰显了鲜明的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包括凸显了保护人格权、人格尊严的价值理念,彰显了对弱者权利的伦理关怀,奠基了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道德取向,展示了作为“人本法”的根本特性。民法典通篇...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和谐文化为基础,和谐文化以和谐精神为灵魂,而和谐伦理精神是和谐精神的价值内核。市民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基础性作用,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的伦理实体,塑造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和存在方式,也孕育了现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精神,市民社会伦理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价值理想”、“秩序伦理”、“政治伦理”和“交往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8.
运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南华大学2013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探析大学新生主要的心理困惑,以及促进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心理困惑,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结果显示,SCL-90有阳性因子(1个或1个以上的因子呈阳性)的学生人数与无阳性因子的人数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X^2(1)=8.594,P=.003;这两者在家庭氛围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X^2(5)=1.195,P=.000;在家庭月收入方面有极显著差异,X^2(8)=3.710,P=.000。UPI三类结果的人数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X^2(2)=1.343,P=.511;在家庭氛围上差异显著,X^2(10)=6.309,P=.000;在家庭收入上差异显著,X^2(16)=56.488,P=.000。人际敏感和强迫是大学新生主要的心理困惑;性别、家庭氛围及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9.
道德激励是道德调控、道德建设的内在机制,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完善道德激励机制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分析道德激励内涵入手,对传统道德激励与现代道德激励进行比较,并提出当前我国实现道德激励现代转化的路径:吸取道德教育传统资源,构建德行有用、德福一致的道德生态环境;实现道德激励主体的多元化;创新道德激励的方式方法,实现道德激励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论道德治理     
道德治理是一个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道德治理具有阶级性、时代性、层次性和“柔性治理”属性等基本属性,其基本目的是化解社会道德问题、构建社会伦理生态、维护社会良性秩序,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发展。道德治理现代化主要包括道德治理体系现代化和道德治理能力现代化。道德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包括内容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评价监督体系等的现代化。道德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有: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的制度化民主化、治理机制的协同性、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圆融互动。道德治理具有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