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陆机的出处观念与东吴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江东名胄"的家族记忆,还是"亡国之余"的角色认同,都与吴地的政治文化息息相关。在陆氏家族"立功立事"与"道德名望"的价值分流中,陆机试图构筑一种理想的人生模式,以先"仕"后"隐"的价值次序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一方面,重振家声的家族责任感使得陆机不能终老华亭,另一方面,在他入洛之后尽管怀土思乡却又不肯还吴。当洛阳仕进的"警角之声"无法催其前行时,华亭故居的"鹤唳之声"成为陆机最为留恋的人生光影。  相似文献   
52.
伊壁鸩鲁把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视为最高的善,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但是,人们往往把他的伦理学等同为享乐主义,导致对他的误读。实际上,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快乐,人们在追求快乐时应该遵从德性的指导,这样他就把生理学的快乐提升为道德的快乐,赋予人的快乐以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53.
犯罪的本质是侵害法益,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保护法益的思想贯穿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的全过程,在犯罪进程中不仅要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犯罪人也要坚持在刑法基本原则的框架内依法进行处罚,防止对犯罪人适用不当的刑罚,从而达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的法治目标。犯罪行为发生前主要通过一般预防来保护法益,犯罪行为发生中主要通过及时制止犯罪行为来保护法益,犯罪行为发生后主要通过对犯罪人及时进行处罚来弥补法益的侵害。  相似文献   
54.
55.
笔者介绍了冰岛的矿产资源概况、矿业权管理制度、外商投资政策和矿业相关的税费,重点分析了我国矿业企业到冰岛投资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我国矿业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投资参考。  相似文献   
56.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在采用索洛模型测算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对中心环节的测算方法做了改进.根据不同年份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把劳动、资本的产出弹性作为一个动态指标来测算;然后根据测算结果,利用二次移动平均预测法预测了未来十年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预测结果与国家制定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所要求的目标较吻合,可以为未来十年我国科技进步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网络道德:非实存的规范体系--兼论“网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伟 《社会科学》2002,(9):58-62
网络和现实都是人类生存的境域 ,它们统一于人类的生活世界 ,都是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网络道德”的提出 ,只顾及了网络自身的特殊性 ,而忽视了网络与现实在本质上的同一性 ,不仅无助于生活世界的圆融 ,而且可能在伦理理论和道德实践上给人们带来诸多的困难。质言之 ,“网络道德”是非实存性的 ,在网络中不存在“网络道德” ,而只有“网德”。  相似文献   
58.
声乐艺术的审美思想是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意识形态。人们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展现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并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声乐艺术审美要注重旋律、表演、伴奏、语言等要素的雕琢与刻画。在表达呈现过程中,要积极能动地把作品的客观内涵和表演者的主观体悟沟通起来,把历史传承与时代特色统一起来,把表演技巧和情感展现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声乐艺术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9.
区别于宋明理学重在建构经学义理的此在性认同,汉唐经学阐释是一种还原性认知活动,乃是以“述”的方式来继承经典原旨并实现对传统的当下性转化。在经学阐释范式之下,孔颖达等人自觉地将时代精神融入了“疏不破注”的过程之中,而一种通学阐释意识和文献学视角的介入保证了经学知识的周密与正确;同时,孔颖达着意揭示毛、郑旧注的知识来源,额外追加“其所以然”的理解维度,从而凸显了阐释行为本身,也表明了其对阐释确定性的追求。总之,从阐释和接受的角度看,孔颖达经学融合了知识与价值、传统与时代、官方意识与士人传统等多重诉求,这才是他之所以能够统一经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0.
借助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两方面的一些材料,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试图论证现代汉语方言的女性亲属称谓词"伯"应是早期古越语的底层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