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21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8 毫秒
41.
2010年3月15日,原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常委王亚丽因造假骗官被依法逮捕。消息传出后,当地已故亿万富豪刘至功的家里欢声一片,刘至功的小女儿刘若平经过一年多的调查、举报,终于撕掉了王亚丽这个“冒牌姐姐”的假面具。  相似文献   
42.
她们都在外企或国内知名企业工作,拥有高学历、高工资,三十大几,怕成为“三高剩女”便急忙在网上寻找意中人,结果,她们被骗情骗钱,损失惨重。愤怒难当,8位女白领组成“擒骗姐妹团”……  相似文献   
43.
借词是语言、文化接触的产物。然而,借词的研究价值不限于两种语言文化的研究,对借入和借出语言的历史研究也有特殊的意义。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汉语借词的音译情况给我们传递了元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截然不同的声韵母信息。  相似文献   
44.
“蒙古化”的藏传佛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末17世纪初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取代萨满教成为这一地区的主流信仰,藏传佛教文化已在蒙古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对蒙古地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5.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和母题研究方法,以"神用自己的或人体之光创造太阳"、"神为照亮世界而初创或保留太阳"、"太阳——阳——热——白天;月亮——阴——冷——黑夜"等三种母题分析了蒙古神话的"太阳——光明"原型,试图揭示其原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6.
在高等音乐院校中,艺术实践是大学生四年学习中的关键环节,艺术实践的全过程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检验,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各环节的教学管理水平。作者在介绍高校音乐专业中艺术实践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艺术实践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就高校音乐专业中怎么加强艺术实践活动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47.
巴根草 《女性天地》2013,(12):16-18
一场灾难改变价值观,从平淡生活到极地探险 2008年,31岁的张听宇跟随北京的一支救援队来到汶川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当他望着一位母亲抱着女儿的尸体哭天喊地时,一米八几的他也流下了热泪。救援工作完成后,张听宇坐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呆坐了半天。  相似文献   
48.
蒙古族的祖先成吉思汗的灵宫居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忠诚的达尔扈特守陵人世代守护成吉思汗陵宫已近800年,这里每年举行的四季大典非常隆重,其中春季大典前夜举行的嘎日利祭祖仪式非常独特,从中感知到萨满教的火崇拜仪式和转祭仪式的文化内涵,这种仪式对蒙古人精神深层的影响很大的,研究嘎日利祭为我们深入了解蒙古族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蒙医温针治疗对慢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慢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蒙医温针疗法和中医针刺疗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蒙医温针疗法优于中医针刺疗法.结论:蒙医温针疗法对慢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0.
自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牧区开始步入现代化进程,其标志性工程有家畜品种改良、牧民定居化以及近年来的城市化、市场化等一系列措施。但今天我们通过田野工作考察牧区的社会文化现象的时候,发现牧民既没有进入彻底的现代化生活,也没有保留传统的游牧生活,而是不断徘徊在变与不变的边缘,这样的徘徊在消耗了大量社会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自然生态资源。本文根据田野调查资料与文献资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反思牧区的现代化进程及其对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对牧区将来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