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陆建人 《创新》2007,1(5):25-31
回顾和分析了新中国建立以来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以及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发展双边关系的三个阶段,并着重论述了双方的经济关系。对双方关系迅速、全面、健康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展望了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经济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认为,应当从两方面来研究经济机制:第一,把它看作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把它看作社会主义社会随着对这个范畴的认识和表述而建立起来的管理机制。客观存在的经济机制是各种经济规律发生作用及相互制约的结果,正是经济规律,而不是别的,才是经济发展的客观“机制”和“引擎”。  相似文献   
13.
陆建人 《创新》2007,1(1):7-11
回顾2006年在中国和东盟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背景下,双方经贸关系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对2007年可能影响双方经贸关系的若干因素作了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对2007年双方经贸关系的走向作了展望,指出在东亚经济合作出现新机遇和世界及东亚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情况下,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将快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陆建人 《创新》2011,5(4):5-9,134
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的经济合作已开展了20年,形成了一整套机制,领域逐步扩大,取得了显著成果。最近,双方的经济合作又出现了一些新进展。展望未来,在加快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双方还面临着经济和政治安全方面的重大挑战,需要双方携起手来,精诚合作,共同推进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关系以1991年为分水岭,历经了从对抗怀疑到对话合作的过程。自1991年至今,双边关系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建立全面对话框架阶段(1991—1996);确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阶段(1997—2002);确立战略伙伴关系阶段(2003年至今)。双边合作取得巨大成果,合作领域涉及政治、安全、商贸、科技、能源、交通、文教、卫生等领域。优先合作领域涉及农业合作、信息产业、湄公河开发、人力资源等。双边关系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回顾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四年半来的历程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重点分析早期收获计划、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等几个重要方面,最后对其前景及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做出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已被列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长远目标,是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实现这一目标,有五条可能路径:经由TPP实现FTAAP;经由RCEP实现FTAAP;将TPP和RCEP融合而成为FTAAP;通过APEC内部RTAs/FTAs的整合实现FTAAP;与茂物目标的实施相结合,分阶段实现FTAAP。应该将FTAAP的建设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与茂物目标的实施相结合,通过APEC自愿方式实现。同时,必须发挥APEC在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引领作用,通过APEC主导来实现FTAAP。  相似文献   
18.
陆建人 《创新》2007,2(2):5-9
作为由中小弱国家组成的集团,经济一体化是东盟赖以生存、发展、壮大实力和应对外部威胁的惟一选择。东盟共同体规划的出台,从根本上看,是东盟应对外部世界巨变的一项最重要的措施。同时,东盟认识到,只有掌握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才能牢固地保持住自己的“特性”。从这一点出发,东盟的区域合作战略是:首先,建立东盟共同体强化自己,继而以此为核心,推动东亚共同体和东亚峰会,确保东盟在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