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44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281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论我国的职工持股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职工持股制度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的股份制试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伴随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而逐步得以规范发展.但目前职工持股制度存在诸如把职工持股制度筹措资金与国企改制的价值目标片面化,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方案,制度实施的监管不力等问题,建议立法完善我国职工持股制度时应注意体现职工持股制度的多元价值目标,注重职工持股制度整体设计,强化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2.
本文讨论的是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着重讨论收益中的非量化内涵的两对关系,以此来说明高等教育的收益特征及其丰富关系。一对关系是收益效果领域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另一对关系是获得效益的对象中的个人效益和社会(区)效益关系。高等教育受益者首先是受高等教育者个人,个人效益实现之时,即开始对社区产生效益;社区有了效益,就可能对个人的效益产生持续促进的作用。高等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是通过受教育者知识能力的实践来完成的。虽然受教育者从事的某项工作可以划归于经济部门或社会部门,但实际产生的作用却不会分得那么清楚,可以是以经济或社会为主,但绝不只是经济或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3.
秦树理 《中州学刊》2005,(5):118-122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高等学校缺乏系统规范的公民教育.新时期,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要把公民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增加大学生的公民知识,着重引导大学生确认公民身份;把公民教育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把公民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着力训练大学生的公民行为;把公民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54.
马骕史学试评陈东马(1621-1673年)字宛斯,一字御,自号揽斋主人,山东省邹平县孙镇人。他是清初有名的史学家,尤精于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有"马三代"之誉。马氏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影响很大。所著《左传事纬》一书曾得到世人的好评,顾炎武叹为"必传"之作。...  相似文献   
55.
《江泽民文选》一至三卷的出版发行,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习《江泽民文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样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界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这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好这一重大原则问题,要从认真学…  相似文献   
56.
民族素质,是一个民族在自身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生理体格、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科学才智等方面的素养。民族精神素质主要是指生理体格、技术才能之外的智力水平、民族情感、价值观念和心理习性等精神方面的素养。民族精神素质是历史的产物,是民族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诸种因素对人们长期影响的结果,而且还将随着社会历史环境的变迁而发展变化。先前的素质不论优劣,都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变异或更新,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人类身上将不断积淀新质要素。现存的民族素质的某些方面,在历史上或许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民族使命的变化,不免将失去其原来的积极意义。这就要求先进阶级,要以科学态度顺应历史的发展积极改善本民族的精神素质,使其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最近,奥地利学派新信徒佩佐夫依据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将美国1920年代与今天的中国经济进行比较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将会在2008-2009年间某个时刻发生一次大萧条.本文分析了这一预言的理论背景与特点,认为将今天的中国与80年前的美国作简单类比是不科学的.今天中国与当年美国,从表象上看是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佩佐夫关于"中国政府没有办法避免萧条"的观点,是用老眼光看新形势得出来的,预言更多的是猜测,是奥地利学派的学院式推理.中国政府是有办法避免萧条的.本文最后指出,双稳健政策可以为避免"大萧条"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8.
农村经济潜在的危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潜在的危机与对策陈东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改革与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在整个80年代,主要是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广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其脆弱的基础支撑了年均9%以上的国角经济高速增长。然而,进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59.
60.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由大陆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转型,这一过程充满了曲折和痛苦,本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大量的文献收集和资料整理,对文明转型及海洋强国追求进行了归纳分析。从而构建了文明转型与海洋强国追求过程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解读。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中国近代的文明转型是由精英阶层推动的,是在缺乏共识的条件下进行的,其行为机制存在重大缺陷。总结近代文明转型和海洋强国追求过程的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海洋强国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