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如果说多年前,当我作为撰著者之一部分参与并最终有幸较早拜读到刘泽华先生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政治思想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的时候,我曾深切感受到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科学了解与把握是打开中国传统思想殿堂大门的一把有效钥匙,那末,近年当我很高兴地读到沿承其师说而又有开新性发展的又一部学术专著——张分田教授所著的《中国帝王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的时候,我则感知并体会到这堪称一部直视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42.
试论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1893——1980年)是我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位具有多方面成就的学术大师。他的古史研究,对我国近、现代史学有着深刻影响。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顾先生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激荡下,继承并发扬我国历代疑古辨伪的优良传统,吸取当时考古学、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研究方法,考研中国古代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疑古思想。他的疑古思想在当时中国历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历史学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系统考辨先秦至两汉古书中有关古史的记载,先后发表了三百多篇研究古史的文章。他们相互问难质疑,展开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古史讨论,形成了著名的“古史辨派”。顾颉刚先生的疑古思想是“五四”以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思潮的一个重要侧面,对促进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民主与中国的近代化——从思想文化方面所作的历史省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与中国的近代化———从思想文化方面所作的历史省察陈寒鸣从思想文化史层面审察,中国的近代化启动于晚明清初,迨清末民初,尤其是“五四”前后达到高峰,其后便发展成为现代化运动①。而民主则无疑是这近400年中国思想文化近(现)代化进程中的主旋律。本文对之...  相似文献   
44.
百年来,我国曾出现梁启超、孙中山、胡适等先进人士.尽管他们提出的民主思想,其内容、形式、重点各异,但最终都聚汇成一股有力推动中国社会与思想文化现代化进程的潮流.而其中最值得重视、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思想,其代表人物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他们在内忧外患、启蒙(民主)与救亡的磨难和进取中,从大众切身利益出发,把探求救国救民之路放在首位,并唤醒民众,开展革命斗争.然而,透过对百年中国思想史的回顾与反省,在理性地思考如何切实加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时,应该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在民主建设过程中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肃清其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5.
包遵信同志在1986年6月23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关于明清之际文化性质问题》一文。归结该文要旨,约有二点:其一,明清之际所出现的“与理学空疏僵化相对立的社会批判思潮”,“并没有超越封建意识形态的整体框架,它只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自我调整的一环”。所以,从文化的基本性质来看这一社会批判思潮,它绝不是类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启蒙文化”。其二,“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封闭性的自足系统”。“正如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无论怎样发展也摆脱不了自然经济  相似文献   
46.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依随时代之运演,大体经历了先秦子学、汉唐汉学、宋明宋学、明末清初以迄清季的清学诸阶段,而纵观其发展大势,不难看出,儒家经学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根干和价值本原,这乃是中国传统思想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7.
王艮、何心隐世俗化的儒学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艮、何心隐世俗化的儒学政治思想陈寒鸣王艮及其所开创的泰州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特色,在于其以阳明心学为契机,将儒学由庙堂之学变而为民间之学、由经院之学变而为大众之学①。兹从政治思想史角度对王艮、何心隐的世俗化儒学思想予以论析。一王艮(1483──15...  相似文献   
48.
论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武之世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以来,儒家由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升入庙堂,儒学由私学变成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官学。迨至明代中后叶,与封建社会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平民阶层的崛起相适应,儒学呈露出由庙堂返回民间,由经院哲学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产生了同官方儒学、经典儒学迥然有别的平民儒学。从学说、思想层面看,平民儒学以王阳明心学为契机而生成,但其一经产生,便因适应了现实社会的需要而愈演愈烈,蔚然成潮,对当世及其后的社会文化均有重大影响。这是中国儒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49.
华夏文化与21世纪的人类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的加剧,使得生态伦理问题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热点。建构生态伦理,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清理、总结中国文化中丰富的传统生态伦理理念、资源,有助于建构以至丰富和发展21世纪人类的生态伦理。  相似文献   
50.
文化史上的所谓近代化,指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走出中古而发展成为近代形态文化的历程。论者多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的始点,更进而认为若无西方社会与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断无近代化的可能。这种观点似乎有部分真实性。但是,我们如果把考察问题的视野放得远一些,则不难发现早在明清之际(公元17世纪)中国文化即已开始其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