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话语幽默的深层操作机制是幽默话语的制造者利用对方话语中隐含的可能的多个话语前提,故意取消说话人的真实前提,达到颠覆对方意义的交际效果;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话语幽默是一种游击策略,通过瓦解对方的话语前提智慧地、策略地达到其他话语策略难以达到的会话效果.话语幽默的使用者主要是交际中相对弱势的一方通过颠覆强势的一方的话语前提达到智胜对方的目的;话语幽默的使用必须掌握攻击的尺度,过火则可能达到失去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境是认知语用学的基础性课题,同时又是当代西方文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将语境问题从这两个研究角度结合起来进行交叉研究有助于深化对这个重要课题本身的研究,我们相信,随着广度和深度的拓展,语境问题本身会更加明晰,并会对相关的课题带来启示。本文拟从这两个角度对认知语境的文化共核的特性及其对交际的意义进行探讨,重点在动态的、认知的、文化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陈开举 《中国社会科学》2023,(2):184-203+208
文本具有基本信息和作者意图两重意义。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语义分析得出基本信息;作者意图蕴含在文本中,称为含意。对含意的理解需要经过一个非论证性推理的过程:读者依据作者提供的语言信息,激活与文本生产最佳相关的语境要素,推导出作者的意图;影响推理过程的关键项为作者与文本相关联的知识所构成的文化语境。以跨文化交流中最具代表性的翻译为例,可以阐明由于译者与作者之间存在着不可消除的文化语境视域差异,形成对作者意图的理解之难。廓清翻译学在从格义论到知识翻译论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相关问题的探索轨迹,可以展示在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中释义障碍、阐释效度与译文标准等基本问题的缠绕式发展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