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口译教学主要任务的分析 ,阐述了口译课程教学应把培养口译技能作为教学目标 ,并简要介绍了使用梅德明《口译教程》,探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2.
典故是诗文中利用神话、寓言、传说、历史故事或是历史名人的词语构成的固定表达方式。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图式理论分析典故的翻译探讨其一般适用策略和有效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3.
以120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为测试对象,对英语习语的学习方向及测试方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英语习语的习得过程中,结果性学习在接受性测试和结果性测试中均优于接受性学习,可联想度不同的习语通过结果性学习过程则效果更好。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开展英语习语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4.
英语学习者如何在学习初期理解英语习语以及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应用英语习语是衡量一个英语学习者对这门语言掌握程度的标准之一。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中有意识的英语习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习语的敏感度,提高其语言的流利度、正确性及语言的地道性等。  相似文献   
45.
试论商代的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生态文化的出现 ,是在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的广阔地理背景中展开的。同时 ,也是在商以前生态文化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生态文化有着不同的表现。在制度形态层面上 ,商代的农业管理很注重生态适应性 ,制订有渔业资源的保护制度。在物质与技术形态的层面上 ,存在着物质技术形式的转变、能源形式的转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精神形态的层面上 ,人们用图腾以及器物刻绘或雕塑等特定的表达方式来反映人对自然生态的认识。生态灾害的认识在继承以往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46.
作为人体器官功能的触觉,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既已萌生。在原始人类借助外物增强自身对自然变化适应力之基础上形成的早期触觉记忆,不仅促成了人类居住文明和服饰文明的起源,而且也促成了后来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触觉表达的成熟,蕴涵着特定的触觉文化内涵,呈现为口腔触觉、肢体触觉以及全身触觉和两性触觉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先秦时期触觉文化有这样的特征:一是从自然性认识向社会性认识延展,出现了特定的触觉喻政、触觉暗示以及触觉的艺术表达。二是触觉具有趋利避害色彩,呈现为特定的触觉享受、触觉关爱乃至触觉恐惧。三是产生了触觉禁忌与触觉超越。四是体现了两性触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7.
育人为本,构建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眼“人本”思想,融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于高校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中,以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并从“育人”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力图找到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和观念创新。  相似文献   
48.
论春秋时期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智勇 《南都学坛》2004,24(2):18-22
春秋时人在对周王的某些行为以及周王室现实处境的认识中,渗透着王室将倾的忧患意识。春秋公室间的激烈竞争引发了时人对公室生存的忧患情结。而“守宗保族”的观念在当时则嬗变为强烈的宗族忧患意识。民本思想中也暗含着特定的忧患因素。春秋忧患意识的认识根源主要有为政者品行不正、政策不当、行礼不端、奢侈贪福等几种情况。春秋忧患意识有三个特征:一是层次性,它发生在周天子、诸侯以及臣子等不同层面;二是阶段性,春秋前期忧患意识主要是针对周王室,到了春秋中后期忧惠意识则过多地加进了忧患公室、忧患宗族(或家族)的内容;三是普遍性以及批判性,春秋忧患意识波及于诸多层面与场合,春秋时人常对缺乏忧患意识者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49.
陈智勇 《现代妇女》2014,(12):145-146
国内英语专业学生作为英语翻译人才的后备军,对他们翻译能力的培养尤为重。本文分析了当前培养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讨论当前培养模式的不足,并在介绍国内外翻译教学中一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就翻译能力的培养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50.
春秋时期鲁国与列国的盟誓有不同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多层次性,鲁国不仅与周王室以及当时的霸国有结盟关系,而且与中小国家也有结盟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阶段性。春秋初期鲁国对外结盟的目的在于参与集团之间的争夺,春秋中期在于追随当时的霸主结盟活动,春秋后期又与新兴的霸主结盟。此外,鲁国对外的盟誓还呈现出灵活性特征。鲁国或与平等国家结成盟誓,或追随霸主参与盟誓,或在不同时机要么选择旧霸主要么选择新兴霸主参与盟誓,春秋晚期鲁国内部还出现了卿大夫之间相互盟誓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