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东北抗日斗争的关系是其与中国抗日战争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东北抗日斗争的特殊性并且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形势的复杂变化,苏联在处理与东北抗联关系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这使抗战时期共产国际、苏联与东北抗日斗争关系的发展鲜明地呈现出三个阶段,同时也使苏联对待东北抗日斗争表现出复杂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32.
一、为什么要研究印象派 :十九世纪以来 ,我国正处于封建主义社会末期 ,即晚清时代 ,但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已发展到顶端 ,却有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相伴 ,即印象主义以其独特的光辉影响当时的文艺界。这其实是一场革命 ,这场革命影响到了现代至今许多画家仍然沿着印象派的路子一步一趋地向前迈进。长期以来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在文学艺术界不象现在这样 ,人们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 ,对西方的艺术流派谈虎色变 ,认为印象派画是资产阶级的形式主义 ,不敢研究 ;有一些画家只是在抖抖缩缩地去运用这一形式 ;而实际上 ,印象派的出现 ,不但对当…  相似文献   
3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奥康纳认为,由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对"自然"理解的缺陷以及这种理解所造成的对于"文化"理解的片面性,导致"自然"在传统历史唯物主义中没有应有的位置,从而使它无法完成科学合理地说明历史的延续、变迁和转型的理论的使命。奥康纳要用自然改造文化观念,用自然和文化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使之真正成为面向人和自然、社会和自然之和谐关系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34.
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两重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这两重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双重危机,即生产过剩的危机与生产不足的危机.奥康纳认为这两种矛盾和两种危机总是内在地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成为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两种障碍,资本有自毁根基的倾向.  相似文献   
35.
自2005年1月1日起,国际纺织品贸易已进入“后配额时代”。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为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为此,我们应抓住机遇,在充分利用资源成本优势的同时,切实制定各种有效战略,积极构建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6.
"互助论"无政府主义与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助论”无政府主义在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确立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从1918年下半年到1920年底,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李大钊在思想上逐渐消解、转化并最终摆脱了“互助论”无政府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科学世界观。但“互助论”无政府主义仍对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有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37.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遇到的第一次挑战,其实质是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与胡适的"实验主义"在如何解决中国问题上的一场"政治论战"。李大钊在这次论战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思考中国命运,提出了通过"阶级竞争"达到对"经济问题"的"根本解决"的思路。这次论战,激发、促进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确立。到1920年初,李大钊不仅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比较全面、准确的认识,而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渐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8.
现代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的趋势,但对于教师的道德要求,人们仍以理想化的"完人"形象作为标准,这种过高的道德期望已成为教师沉重的精神枷锁.在当代价值多元社会里,作为传统社会产物的道德权威式的教师形象已失去了其存在的社会根基.在教育实践中,如果把教师作为道德权威往往容易导致道德强制.从道德本意看,道德意味着自我实现,而不是自我牺牲,道德是平等的,追求高尚并不是教师的特权.教师道德是角色道德和个性道德的统一体,不能在强调角色道德的同时抹杀教师作为人的个性道德的合理性.总之,教师道德是时教师最起码的职业要求,而不是最高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39.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道德发展论、道德教育论和公正群体途径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德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在德育内容方面,根据学生心理、道德发展水平应呈现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在德育观念上,对德育需要重新认识,德育不是外部的强加,而是学生理解、选择、体验的过程;德育目标不仅注重传递道德知识,更应侧重于道德判断力的培养;德育课程要增强情境性,贴近学生生活。与此同时,我国德育需要加强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40.
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杜威以其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全面阐述了他的实用主义的教育观,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对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论教育的本质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加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从生物化心理学出发,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