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3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论蔡和森对国共合作的贡献陶用舒1922年7月,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此后,他对中国革命的一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积极宣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努力促进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的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彭湃、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农民问题,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农民运动。而且深入农村,调查农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经济生活和农村的土地占有情况,了解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开始形成我党关于土地革命的理论。 一、调查了中国农村土地占有的情况 1926年,共产党人联合国民党左派调查了全国土地占有状况(见下表):①  相似文献   
13.
段超博士的新作《陶澍与嘉道经世思想研究》是一部开拓创新、填补学术空白的佳作,不仅深化了对陶澍的研究,而且对晚清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对湖湘文化的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陶澍(1779—1839)被称为“晚清人才第一人”,和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人,都是标志着中国由古代走向近代、由封闭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但是,由于陶澍在鸦片战争前夕逝世,特别是“左”倾思想的严重影响,长期以来,陶澍不为学术界重视,学者不敢研究陶澍。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才有人开始研究陶澍。正如作者所指出的:20世纪的最后20年,产生了两部著作,一部…  相似文献   
14.
15.
16.
陶澍是中国近代经济改革的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陶澍在对漕运、盐政、货币的改革中,重视和依靠商人的力量,以商营代替官营、以自由竞争取代垄断,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些改革虽然是局部的、不彻底的;但对于近代的经济改革,却有先驱开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维新时期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为代表的湖南人才群体,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他们向忠君思想和封建皇权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对社会平等、自由的民主思想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强烈地谴责清王朝的残酷和罪恶,提出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他们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主张学习西方长处,变法图强。这样,湖南维新人士就将爱国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中国近代爱国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后,宋教仁认为革命已经胜利,新的时期开始了.他说:"以前,是旧的破坏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因此,他踌躇满志,积极活动,以"政党内阁"、"议会政治"为武器,力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短短的一年半中,宋教仁才华横溢,锋芒毕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袁世凯作斗争的主要领导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宋教仁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政治体制非常佩服,他的政治理想,就是通过两党在宪法范围内的自由竞争,由议会中的第一大党出面组织责任内阁,掌握政权,从而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为此,他以很大的精力从事政党的建设,力图建设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他认为有了一个强大的好的政党,就能建立一个好的政府.他说,"一国之政治,恒视  相似文献   
19.
魏源改革业绩述评陶用舒魏源(1794—1857)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曹懋坚曾诗赠魏源:“胸中何止四大洲,神光往来鞭赤虬,直走龙堂割龙石,红轮不尽海西头”。具体地描绘了魏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寻求真理、坚持改...  相似文献   
20.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为清代名臣,是卓有成就的改革家、政治家。道光元年(1821)任安徽布政使,旋擢安徽巡抚。道光五年(1825)调任江苏巡抚。道光十年(1830),擢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病逝,在苏、皖任职近20年。当时,清朝统治已经走向腐败,官吏无能,水利不兴,自然灾害严重。特别是苏、皖两省,南有长江,北有淮河,境内河湖港汊密布,又地处东亚季候风地带,气候变化幅度较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因此,陶澍在苏、皖任职期间,救济灾荒,处理灾区善后,是他面临的经常性的主要工作,也是他的一个突出政绩。仅以道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