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本文主要分析西安市现阶段社区服务产业化的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对中国童话创作及其作品的影响力、生命力进行纵向论述,作出作者自己的审美评价,重点对《西游记》、叶圣陶童话、张天翼童话、米星如童话、严文井和金近的童话、包蕾与任溶溶的童话提出作者之己见。  相似文献   
43.
消费结构升级对环境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出发,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能过我国1992年以来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环境问题这一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4.
密码1:头跟笔记本电脑一样重 一个人的头到底有多重?答案是跟一台笔记本电脑差不多,大约14公斤重(不包括头骨重量)。人的大脑包括80%的水,其中25%被用做有氧及糖分的体内循环。以补给营养。人发育到18岁时,脑袋就不会再长了,所以不可能有比一个4G的笔记本电脑更大的容量储存记忆。  相似文献   
45.
茅盾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有着不可磨灭的开山丰功。他倡导儿童文学的不朽业绩,业已受到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者们的重视,而且,这种重视会越来越充分。茅盾以自己对中国儿童文学独特的开创性贡献,使他的名字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中无愧地与鲁迅、郭沫若、叶圣陶、郑振铎这些大师排列在一起。他的独特贡献,不在于他为后来的少年儿童留下了多少迷人的名篇佳作,而在于他1917——1981年间半个多世纪里一以贯之地关心、注重儿童文学,为之倾注心血,並借助于外国儿童文学的艺术经验,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艺术作了许多区别  相似文献   
46.
杭州湾东岸的杭宁线中段,有一片群山环抱的秀丽平原,其间,白马湖迤逦数里,碧水潋滟,景随时移,风光宜人,湖畔绿树荫里,矗立着在二十年代看来是相当高大的建筑群。这是“五四”运动浪潮中,由国民党  相似文献   
47.
1 研究西方儿童文学史,方知阿拉伯故事和印度故事很早就影响过西方国家的故事文学,例如被认为是西方儿童文学发轫之作的《伊索寓言》、《列那狐故事》、《拉封丹寓言诗》就分别汲收过阿拉伯故事和印度故事。后来,西方人除对《一千零一夜》等阿拉伯故事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外,又注意到中东、中亚精彩的纳斯列丁(阿凡提)故事和中国故事。然而当我们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诸国的儿童文学史,则不能不承认,西方儿童文学所给予东方的,是成批量的、选择余地很宽的、经过作家智慧精  相似文献   
48.
反顾你的童年时代——林格伦访问感得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访问感得录的作者是苏联北欧文学的女翻译家,曾先后将200多种北欧文学作品译成俄语出版,其中180种是儿童文学作品。作者作为苏联社会科学院的博士和教授,对北欧、德国儿童文学的研究成果为世界儿童文学研究界所瞩目,并成为苏联许多儿童文学理论工作者的立论依据。本文系作者为20世纪儿童文学泰斗林格伦80寿辰而作;作者曾多次访问林格伦,她在女作家80寿辰之际用随笔性文字真实地录写了她历次访问女作家的所得所感,因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故译存于此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49.
外国谚语丛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个民族对自己的谚语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做得如何,对外族谚语的译介、学习和吸收状况如何,往往是该民族文化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就我们接触到的外国谚语书籍来看,许多文化发达的国家都由颇有声望的语言学、民俗学方面的专家主持整理、编纂工作,由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撰写序文,由颇具威信的出版机构组织出版,有的谚语集厚达千页,有的谚语集以当今世界使用较广的数种语言相对照,有的谚语集除注明涵义外,还从古今优秀文学作品中摘引该条谚语的使用范例,有的谚语集将本国谚语和外国谚语合璧,注明外国谚语源自哪个国家、何时传入,有的国家把外国谚语编成丛书出版,每国一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