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韩传喜  朱顺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2):119-124
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长篇小说<大地>,虽然1937年被好莱坞以同名电影搬上银幕.小说还于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但是,在中国却长期遭受争议.由于左翼文学研究的政治思维定势,导致鲁迅对赛珍珠的评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大地>命运沉浮的标尺,而中西不同的文化视差,赛珍珠本人思想上不可避免的局限.以及长期以来中美两国的复杂关系,也都对<大地>的文本意蕴造成了遮蔽.在新世纪当下的语境下,重新检视赛珍珠及其<大地>的研究历史,仍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2.
文学经典价值影响力的发挥,体现于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媒介五个要素相互关联、彼此作用的关系之中。新媒介技术时代,经典作品价值影响力承载主体的角色身份呈现为多元复合的发展样态;文字符号的“失落”和视听文本的兴盛,导致经典作品本有价值的压缩、变形甚至是颠覆;经典作品再现的文本范围、二次创作者的创作偏向以及受众群体的思想“阉割”等,共同作用于经典作品价值影响力的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23.
截屏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和技术使用的透明性,至今仍处于概念模糊的状态,作为一种“隐形”的数字文化现象游离于学术研究重心之外。截屏行为可被视为“空间化”的过程,即在日常生活中基于界面以空间面向为主导的媒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行动者的媒介实践转化为三个不同维度但有所重叠的空间形式,即复合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对于第一层的复合空间而言,基于移动设备的截屏穿梭于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此时是一种由“实”到“虚”的转换;而对于第二层的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而言,截屏则是通过虚拟空间“增殖”实现“人—人”的连接,从而实现关系/意义的生产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24.
身体议题的回归重塑了人与技术间的新型关系。有鉴于此,本文重思了网络游戏中的身体实践,将物质的、文化的、技术的多重意义聚焦于身体这个节点主体上。物质身体强调身体的物理属性及具身行为,以“知觉生成器”的方式联结了游戏空间和现实时空、游戏体验和自我意识;文化身体受到网络游戏中各种规训力量的影响,身体无意识地呈现着权力的样貌,折射出各种文化隐喻。技术中的身体体现出双重内涵:技术化的身体和身体的技术化,身体和技术互为主体和客体,两者相互嵌合形成共生关系。以身体为线索,三个维度相互补充,提供了观察网络游戏社会文化现象的新窗口,从该窗口可以透视出,剥离了表层娱乐性的电子游戏实际上是文化、政治、技术等力量相互交织作用的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