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6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深圳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过半,深圳梧桐山隧道再次引起各界的关注,因为约在5个月后,梧桐山另一条免费隧道即将开通,而现今这条连通深圳罗湖和盐田的过境隧道、深圳第一个以BOT模式建设的市政工程将以何种方式延续,没人能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22.
本田事件:中国劳工维权的理性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昌武  朱泳东 《决策》2010,(8):56-57
本田罢工事件可圈可点之处,在于劳资双方妥协退让,地方政府中立克制,劳资专家积极协调。对比富士康等触目惊心的维权事件,本田事件堪称近年中国劳工维权的理性标本。  相似文献   
23.
颜昌武 《决策》2013,(12):69-71
在国务院机构“大部制”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开始提上日程.日前,李克强总理在部署相关工作时,特别指出:“有的地方推行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多个部门的市场监管职能和资源,构建统一的大市场监管体系,提升了服务管理水平和效率……这些方面的改革,各地要继续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地方经验历来有为全面改革探路的意蕴.  相似文献   
24.
颜昌武  李胜兰 《决策》2011,(8):52-53
广东省阳江市票选县委书记因何令人瞩目?如何具体操作?对于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态而言,它有着怎样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25.
形而上学的价值论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形而上学的价值论底蕴进行了分析:形而上学的发端是出于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注;形而上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偏离了其价值论轨道而表现出了浓厚的知识论倾向,逻各斯(理性或上帝)成了万物的最终尺度,人不再是“是其所应是”的价值性存在;作为价值论的形而上学,不是一种有特殊对象领域的哲学部门,它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和幸福哲学。  相似文献   
26.
颜昌武  赵俊源 《决策》2013,(1):58-60
2012年10月25日,广东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危金峰因严重违纪被"双开".此后不到40天时间,广东省纪委连续抛出了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吕英明、英德市原副市长郑北泉、揭阳市原市委书记陈弘平、深圳市原副市长梁道行等官员遭查处的信息.一个又一个"反腐炸弹",引发了一场场舆论漩涡.人们质疑,广东反腐是否只是一场风暴;人们期待,广东反腐能够更给力.  相似文献   
27.
寻求公共行政的"身份"认同──沃尔多行政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4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行政学一直面临着深刻的"身份危机".沃尔多认为,这种"身份危机"源于传统行政学的反民主特性,其所内含的政治哲学明显有悖于美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与宪政设计.通过将民主的价值注入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中,沃尔多确立了公共行政学未来发展的议程.这种致思路径对于今天同样面临"身份危机"的中国公共行政学具有极大的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28.
西方公共行政学中的争论:行政科学还是政治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百余年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各种争论.争论的一个主题就是:公共行政学应该定位于行政科学,还是政治哲学?围绕着"到底是政治哲学,还是行政科学"这一问题,西蒙与沃尔多在1952年爆发了一场争论,并影响了随后五十余年的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世纪之交,达布利克和公共行政网络社群又再次就此展开了争论.理解这些争论,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脉络,也有助于深化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  相似文献   
29.
颜昌武  刘亚平 《决策》2007,(8):37-39
行政问责的深圳"新政" 2007年,深圳市把失职渎职官员公开道歉纳入制度化轨道,推出了"公开道歉制度",以作为"问责风暴"的延续与细化.该制度要求,如果公务员一旦出现严重的行政不作为或失职渎职问题,要以登报发表声明等形式向公众道歉.  相似文献   
30.
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需要正确理解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下,除了中央(上级)政府的裁决以外,普通民众的裁决也通过特殊的方式被嵌入到地方政府间竞争中来,但他们的裁决并未构建到政治过程中去,因此,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可以采取规避竞争、转嫁竞争压力的策略。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除了需要从中央与地方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来限制地方政府设立壁垒干预市场的竞争策略以外,还需要引入社会层面的力量以避免地方政府转嫁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