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136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60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306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我国经济伦理学萌芽于工作重心转移的改革开放之初,形成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时期,发展于党的十四大确立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至今仍处于第三阶段之中。就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来看,集中体现在对经济伦理的界定,经济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的探讨,经济伦理学研究问题或内容的阐释,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则的论述等方面。展望新世纪我国经济伦理学的未来,其发展趋势表现在:首先经济伦理学将成为一门包含众多子学科的母学科;其次应用经济伦理学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再次中外经济伦理交流将揭开新的一页;最后面向未来的经济伦理学研究将日趋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702.
703.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1921年至2005年“红船精神”实现了初步的提炼与传播,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进行宣传,对其内涵的理解也需要进一步发展。“红船精神”内涵的全面阐释,标志着“红船精神”提炼的基本完成,也促使其广泛传播成为现实。新时代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续弘扬“红船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04.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的追求的爱国、兴国、强国之伟大事业,内在地要求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鲜活的主题、特质、禀赋和发展前景。又由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因素,中国式现代化所富含和要求的爱国主义必然是胸怀天下并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并要求胸怀天下的精神要义是对人类爱国主义思想的新发展,有助于打破西方式现代化狭隘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藩篱,不仅造福中国人民,同时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是真正能够走向长远的高明、开明、光明的“人间正道”,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引领人类爱国主义发展方向并对世界伦理文明作出卓越贡献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705.
中华文明素以“继往圣,开来学”的精神著称于世,把“善继其志”“善述其事”视为继往开来的精神要义,并由此形成了“慎始慎终”的伦理意识,凝结成“不忘初心”或“永葆初心”的价值眷注和文明血脉,凸显了对中华文明之精神源头和大本大源的坚守和维护,对中华文明根本价值、核心价值的高度认同和发展传承。这种“慎始慎终”的伦理意识融合着“殷鉴”和“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有着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不断警醒和提撕,对“道”之大本大源的孜孜探求与念兹在兹,对文化根脉和精神命脉的培育重视和价值眷注,在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成员内心深处构筑起了“善始不易,善终更难”的修德意识和行稳致远的伦理品质,凝结成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民族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