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0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136篇
管理学   1687篇
劳动科学   111篇
民族学   466篇
人才学   320篇
人口学   198篇
丛书文集   3338篇
理论方法论   799篇
综合类   7323篇
社会学   981篇
统计学   50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931篇
  2013年   681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811篇
  2010年   770篇
  2009年   930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776篇
  2006年   726篇
  2005年   731篇
  2004年   589篇
  2003年   569篇
  2002年   619篇
  2001年   522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77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141篇
  1986年   107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83篇
  1982年   68篇
  1981年   62篇
  1980年   59篇
  1979年   35篇
  1978年   14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社会的进步,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抽象地讲,社会的进步从来都不能仅仅归结为物质的进步,而要归结为人的发展。归结为人的发展的社会进步又不能不在精神层次上有所表现。从93年开始的学术界关于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便反映了这种要求,政治家对此也作出了相应的反应。李鹏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远景纲要》中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求得经济的一时发展。”那么,如何使上面的要求转化为实际生活,如何切实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呢?笔者提出以下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2.
延边大学出版社于1992年7月出版了《朝鲜族民俗研究》(第一辑)。朝鲜族民俗研究自建国以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随着民族主体意识的增强,民族文化观念的更新,取得了显著成绩。《朝鲜族民俗研究》(第一辑)是80后代以后中国朝鲜族民俗学学者对朝鲜族民俗研究的一次总结,共载录论文十九篇。其中,关于衣食住行的论文三篇,关于人生礼仪的论文四篇,关于民间信仰的论文四篇,关于民间文艺的论文六篇,关于民俗事项的调查报告二篇。  相似文献   
73.
74.
名人也是凡人。象凡人一样,黄庭坚一生也做过很多梦,有的他还借诗的形式记录下来了。对黄庭坚的这些记梦诗,前人评论多有歪曲贬抑。如薛雪、袁枚评《六月十七日昼寝》时,一个说:“马枯萁喧午梦,尤觉骇人。”(《一瓢诗话》)另一个说:“落笔太狠,便无意致。”(《随园诗话》)黄庭坚的记梦待,后人在编其诗选时几乎都成了座上客。其中偿其人口的有:红尘席帽乌靴巴,想见沧洲白鸟双。马枯其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六月十七日昼寝》)柿叶铺庭红颗秋,薰炉沉水度衣篝,松风梦与故人遇,同驾飞鸿跨九州。(《睡起》)小黠大痴螳…  相似文献   
75.
“需要”作为哲学范畴,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重新确立了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对需要系统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在思想领域曾一度出现过从把需要看作人的本质出发、进而认为凡需要都合理、都应予以满足的观念;在人们满足需要的实践中,也产生了强调主体需要的满足而忽视对人们需要规范和引导等现象。因而,对需要范畴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科学的需要观指导人们满足需要的活动的任务就显得十分迫切。鉴于上述原因,本文旨在对需要系统的有机内容如需要的构成和特点、需要的类型和层次、需要的产生和现实满足等进行一些哲学上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6.
<正> 尝借魏连科先生所编《汉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以检《汉书》,发现十数处有误,兹予订正。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卷数与页码随引文标出。括号中数字,前为卷数,后为页码。 一、将许仲、许仲孙误为一人 《王尊传》:(京兆尹)尊出行县,男子郭赐自言:许仲家十馀人共杀赐兄赏。(76/3233) 《尹翁归传》: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76/3208) 一名许仲,京兆人,一名许仲孙,东海郯人,《索引》(第25页)不当误为一人。  相似文献   
77.
在浙东学术研究这块尚待进一步开拓的园地上,原浙大国史教授陈训慈先生(1901-1991)不愧为识途老马。他早在1931年就发表了《清代浙东之史学》(《史学杂志》第二卷第五、六期)一文,纵论“学风递嬗”、“渊深流长”之浙东史学。近来,他与宁波大学副教授方祖猷先生通力合著的《万斯同年谱》,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刊行了。这是迄今为止仅有的一部完整的万氏年谱,  相似文献   
78.
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后,国际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呈扩张和上升趋势。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当前我国安全利益的基本取向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建构防范立体威胁因素的“普遍安全观”;其二是谋求以周边地区为依托的区域安全。二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9.
80.
房子是一种必须依附于土地才能完整存在的特殊财产。把房子用作贷款抵押,必须连同承载房子的土地一起抵押给贷款发放人。这就是说,用房子作贷款抵押的前提条件是,抵押人不但必须对房子拥有完全的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