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251篇
社会学   73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孔子称管仲“如其仁”,按孟子、荀子与朱熹的解释,并非真“仁”,而属“以力假仁者霸”。这是符合孔子原意的理解。所以,孔子才批评管仲“不知礼”。孔子对管仲的批评集中于“仁”(博爱)与“礼”(制度)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意味着“礼”是“仁”的必要条件;“人而不仁如礼何”意味着“仁”也是“礼”的必要条件。因此,从管仲“不知礼”必然推论出管仲“不知仁”;反之亦然,从管仲“如其仁”(即非真仁)必然推论出管仲“不知礼”。孔子并不是说管仲不进行制度建设,而是说他不懂得制度伦理学的原理,因而其所建构的并非孔子所主张的儒家“周制”的制度,而是法家“秦制”的制度。儒法关系的历史大致可以这样勾勒:孔孟时代的儒法对立;帝制时代的儒法合流;未来可欲的儒法再度分途。  相似文献   
592.
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解构本体论”成为强大的“哲学”思潮;然而,本体论恰恰是“哲学”的核心。本体论的必要性在于:人类关于一切存在者之存在的所有观念必定是一个有序的层级性的整体,它必定有一个塔尖,此即所谓“本体”;否则,人类的观念就不成其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因此,生活儒学的态度是:必须解构旧的本体论,然而同时必须建构新的本体论。为此,必须追溯到“前本体”即“前存在者”的存在或生活,即生活论或生活存在论为本体论奠基,本体论再为形下学(知识论、伦理学)奠基。因此,生活儒学建构了普遍性的“变易本体论”,进而建构了指向现代性的“超越本体论”。  相似文献   
593.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学生党员有着极大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部分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主题教育实效提升的具体举措,以确保高校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并形成党员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94.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