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67篇
社会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本文探讨了文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强调文化的整体性和有机性以及文化传统的历史影响,主张文学与文学史的研究必须在相应的文化传统的框架里进行。作者以欧洲文学和文学史研究为例,指出缺乏欧洲文化传统整体意识的文学研究往往容易使研究成果沦为地理与时间的碎片。  相似文献   
22.
1934年,当蒋介石开始“新生活运动”的时候,他没有有意识地同共产党在争取农民这方面决一雌雄。他的观点是简单而原始的:通过恢复儒家思想来改造全体人民,但他同时还吸收了基督教的思想和法西斯主义。  相似文献   
23.
本文是曼弗雷德·鲍姆(Manfred Baum)教授2008年10月3日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所作讲演的译稿.文中对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一书划分成"法权论"和"德行论"的来由、理论根据和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康德摧毁了传统的自然法学说,而把法权和德行全都建立在人的自由之上,视为人的义务的内外两方面.同样作为定言命令,康德的法权原则是分析命题,德行原则是综合命题,前者对人的目的不作要求,后者则要求人把人格和人性当作目的.但法权毕竟要以道德为前提和评价标准,而道德本身的评价标准则是从外部合法性向内部行动"转移"而来的,这是一个矛盾.  相似文献   
24.
托马斯·墨子刻(Thomas A.Metzger)指出,中国政治思想的解释者们必须在两个目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对背景和文化连续性的强调,以及对批判性反思和真理的强调.通过与他的著作和方法论的对话,本文展开了两个主要的论点.首先,笔者认为从罗伯特·布兰登(Robert Brandom)那里借用来的一种理解"话语"(discourse)和"约定"(commitment)的方式比墨子刻自己的方法论更为成功地应对了他所提出的可贵目标.其次,笔者区分了比较研究中的两种策略,也即对"包容性背景"(inclusive context)的强调以及对"分化"(disaggregation)的强调.文章建议,必须谨慎地运用我通过"分化"所标识的方法,人们应当始终清楚地意识到墨子刻所极力向我们表明的主张,进而掌握比较哲学的"分化"这一方法论策略.  相似文献   
25.
奥古斯丁在西方解释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表现在《圣经》解释学上,而且也表现在哲学的解释学方面。他接受了西方古代的斯多葛学派关于“内在逻各斯”与“外在逻各斯”的区分,并将其运用到基督教教义(如“道成肉身”、“三位一体”)的解释中,明确了在上帝那里,这两者只有理论上的差别,而在实际上是统一的,但在人那里,这两者并不总是能统一。这种差别导致了人在对内在逻各斯的追求中的过程因素,并体现为一种辩证法的精神。这些思想对伽达默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表现在后者对解释学的普遍性的理解方面,而这种普遍性指的是内在的逻各斯,而不是外在的逻各斯。伽达默尔在这方面与奥古斯丁存在着的内在的一致性,是我们深刻地理解哲学解释学的思想之关键。  相似文献   
26.
作为人类整体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现代化在给人类带来种种福祉的同时,也使人类走向了精神虛无困境。精神虛无困境之病因,在于人类沉湎于务外遗内的庸俗化之中,逐渐忽略了自身内在性灵生命的自觉与灵根,失去了返求诸己的自省力和生命自主性。明代心学是中国近世思想史上的精神瑰宝。从吴与弼、陈白沙至湛若水、王阳明等心学大儒,虽学问义理各有侧重,然其学术旨趣皆上承孟子而来,强调内心的体验功夫,进而建构人我一体,物我一体的人文精神价值信仰。明代心学所揭示的种种精义,是重寻人之德性尊严、重构安身立命之处的理论源泉,更是解決当代精神困境之最具时代启发性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27.
回顾近代以后的阳明学研究史可以看到,阳明学派的研究一般以黃宗羲《明儒学案》为出发点,以尊重有善有恶说的修证派为阳明学的正统,以尊重无善无恶说的左派为异端。但是,如果根据周汝登《圣学宗传》可以看出,明末的状況是在阳明学派中,左派是主流,修证派是相似朱子学的保守派。《圣学宗传》代表明末万历末年的阳明学观,《明儒学案》代表清初康熙间阳明学观,二者都应该被尊重。  相似文献   
28.
在兴建和修复书院的过程中,蒙古人、色目人官员如何与当地士人展开互动?这些蒙古人、色目人官员究竟是出于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而积极投身书院建设,还是仅仅为了迎合当地士人精英的文化取向,借此巩固自己在地方的行政权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在忽必烈统治时期(1260—1294),元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理学,着手建立一个官学系统,致力于把宋代书院与庙学整合到一个全国范围的教育体系中。南宋以来,书院的兴建不仅和理学地位的提升紧密相连,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士人对提升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强烈渴望。因此,元代书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场域,我们可以从这里对蒙古统治者的儒家文化认同过程及其与汉族地方士人的文化交流形式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9.
一、澳大利亚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一)主要法律 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都有立法权.联邦有关劳动关系的第一部法律是1904年的<联邦调解与仲裁法>,1988年为<产业关系法>,1996年自由党执政后,将其改为<工作场所关系法>.<工作场所关系法>目的是新政府优先和重新构造澳大利亚的产业关系体制,促进劳资双方建立更直接的关系,减少第三方的干预.  相似文献   
30.
清朝所绘制的《百苗图》是近代中国早期的民族志。将《百苗图》与日本及奥斯曼帝国所绘制的图绘进行对比,以一个比较历史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些处于扩张时期的几个帝国,从而指出对他者的民族志兴趣并非欧洲所独有,而是普遍地存在于全世界的帝国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