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1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221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193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01篇
丛书文集   1277篇
理论方法论   216篇
综合类   2300篇
社会学   290篇
统计学   39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分析了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网络的拓扑结构,开发了基于校园网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UPMIS),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原则、总体框架和实现技术等.系统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2.
本文描述了传感器非线性特性预处理的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适用于标准或非标准特殊传感器,处理结果使智能型仪表的测试精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3.
分析了我国高校水电管理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实行统包供给制模式的特点及弊端,认为高校水电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实行计划管理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全面推行计量收费制.  相似文献   
74.
The age structure of a population is one basic factor of population research. It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birth, death, immigration, and marriage, but it also reflected in changes of family size. The article analyzed it from two aspects: (1) the age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acts on the size and structure of the family. The younger the age structure, the larger the family size. Otherwise, it is the opposite. According to the 1982 census, 35.4% of the population was 0-14 years in rural areas, and average family size was 4.6; but in urban areas 26.0% of the population was 0-14 years and family size was 3.9. The family was characterized as a nuclear family as industrializ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ed and the population aged. In the 1982 census, 64.7% were nuclear family and 6% were aging population in China. Three- generation families (or more) have decreased dramatically. The change of family size and structure is affected by change of internal family age structure. The younger population (0-14 years) is dependent and 90%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The adult population (15-59) years are more affected by marriage, birth and social economic action. Families are established in this age period and give much more effect to fertility. The aging population (over 60) years is facing changes. They appear to be a "Defect" family because the wife or husband has passed away. They change from independent to dependent. 78.3% population over 60 years were dependent on children or social welfare, only 21.7% were independen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in Beijing Changping County.  相似文献   
75.
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丰富了农村产业业态,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缓和城市养老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验证了影响老年人乡村休闲养老参与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代际冲突、健康程度、自然环境、硬件及配套设施、服务质量均能对老年人参与意愿产生显著影响,但影响效果有所差异。结合研究结论,为推动重庆乡村休闲养老产业发展,增强参与意愿,文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6.
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度有助于精准把握农业碳减排潜力。本文基于2000—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碳汇和碳排放两个角度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了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为1.1%,农业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因;(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时空演化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阶段化特征;(3)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正向空间关联性,且逐渐强化,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地区发展速度要高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地区,区域差异正在减小。研究结果对于精准评判农业碳减排潜力和碳吸收能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7.
78.
准确认识数字经济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拓展数字经济影响的评估视角,也为发挥数字经济和区域一体化的融合倍增效应提供有益思路。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群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数据要素跨域流通打破了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的市场分割,助推城市群边界的有效扩大。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机制,一是推动创新主体跨城市跨区域进行合作创新,促进城市协同创新网络发育壮大;二是提升城市空间集中度,增强邻近空间范围内的城市要素集聚能力。数字经济的网络性、跳跃性及外部性特征放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构建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区域一体化协调机制和要素统筹配置机制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79.
In this paper I prove that in the standard model of 2×n (n2) pure exchange economies there is no allocation mechanism that is efficient, non-inversely-dictatorial, and strategy-proof. This strengthens two previous results on this subject by Hurwicz and by Dasgupta, Hammond, and Maskin.I thank Alvin Klevorick, William Thomson, and an anonymous referee of the journal for many helpful comments.  相似文献   
80.
用近10年的小麦区试资料,从粒重的角度将四川麦区小麦品种分为“大粒型”(千粒重50g左右)、“中间型”(千粒重45g左右,穗粒数40粒左右)和“粒数型”(千粒重40g左右,稳粒数50粒以上)三类,通过相关及因子分析表明:我省推广小麦品种大多属“中间型”,该类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及商品性都较优良;“粒数型”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在三类品种中最好但粒重较小,商品性欠佳;而“大粒型”品种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不利高产稳产。四川小麦育种宜采用“中间型”或“粒数型”路线,特别是产量水平要有所突破,更须走“粒数型”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