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0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切实保护耕地的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国人关注。保护耕地不仅是当前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而且已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从土地制度这一新的视角进行分析 ,我国多年来耕地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的根源在于土地产权制度的失效。要有效地保护耕地 ,根本的出路是致力于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五大深化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初级阶段理论对民族地区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帮助科学定位民族地区的区情,把握民族地区的主要矛盾,着眼物质与精神的转变,懂得教育在转变中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3.
由于高校文科教学及青年教师固有的特点,高校文科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青年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处理好人文社会科学的弹性与逻辑关系,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也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既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也要尊重教学规律,特别是要爱岗敬业,练好教学本领,充分发挥高校文科的教学作用.  相似文献   
74.
新材料创新基地建设是北京市“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思路和布局对全国新材料产业整体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对北京市新材料产业的情况调查 ,我们认为在新材料基地建设上应坚持“双高一大”原则 ,在政府宏观指导下以企业化的运作模式 ,走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75.
群体文化和个体文化在言语行为中的体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在英语学习与涉外交际中,既是难点,亦是关键。中、美文化差异的根源之一是价值取向的不同。中国的价值取向为群体文化 (collectivism orientation);美国为个体文化 (individualism orientation)。不同的价值取向导致了两种文化的人民交际方式的种种不同。本文旨在研究两种文化 (群体文化、个体文化 )对言语行为的影响。涉及的主要言语行为有问候、道歉 (策略及回答 )、恭维告别、致谢 (及回答 )等。对每一种言语行为中、美之间的差异进行详细比较与分析。通过这种比较与分析,以及对群体、个体文化的深层分析,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自觉的文化意识,将文化因素融入英语学习与交际中。  相似文献   
76.
通过两年的基础英语的学习 ,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要真正能够做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内容 ,只靠两年的基础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给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大学专业英语为三年级学生必修课 )、英语辅修课、实用英语写作课、口语课等提高课程 ,有利于巩固基础阶段的教学成果 ,并在应用提高阶段培养学生对外语听、说、读、写某一方面的兴趣和水平 ,加大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未来择业中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7.
新闻图片所形成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是纯文字报道所无法企及的 ,科技发展、传媒竞争、信息时代来临和摄影理论的自觉把新闻报道带进了读图时代。读图时代的新闻报道需要加强策划 ,转变视角和提高受众的读图素质  相似文献   
78.
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涵义、特点及创新基础的认识 ,分析了科技型企业在当前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9.
通过分析加入WTO对重庆对外贸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从数字、品牌、科技、多元市场、市场经营主体及进出口商品结构等六个方面提出重庆对外贸易的战略。  相似文献   
80.
明清时期,城隍庙作为一种“国家化”神祗的物化标志,其理想状态是与各级官僚机构相对应。与此并存的是众多作为“异例”的城隍庙。认识此类城隍庙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有助于深化城隍信仰研究。就明清时期的山东而论,镇城隍庙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必然联系;城隍庙处于城外与礼制无违;对应于同一官僚机构的数座城隍庙并存的情况是官方极力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