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屈原《九歌》“二湘”中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糜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等诗句,运用了倒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有意颠倒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和正确特性,具有内容上的荒诞性、逻辑上的反常性、让的离奇性、功能上的趣味性等特征。在湖湘民间,流传着大量颠倒歌,这种民歌中运用得最多的修辞就是倒反。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屈原《九歌》“二湘”中的倒反辞很可能是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桥头堡建设的开展,云南地区急需更多高层次专业型翻译硕士人才.云南农业大学以桥头堡建设为战略导向,围绕云南省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傍依云南农业大学学科优势,将MTI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中英双语互译功底与农科产业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以解决云南在农业科技等方面人才稀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要打破小农经济时代那种坐井观天、画地为牢的狭小格局,文化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地方性知识"思想、"深描"理论以及"主位"和"客位"视角等众多的理论,可以为此提供宏观的视阈和有力的武器.许多文学公案、学术死结,均可借助文化人类学的强大解构功能获得解读.而叶舒宪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实绩更为学界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4.
宋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全方位地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家,是中国美女文学和丑妇文学的全方位开创者和代表作家.从形象学(imagologie)的角度来看,作为男性作家的宋玉在对"他者"(others)--女性的描写方面存在理想化与妖魔化的两极化倾向.他塑造的高唐神女和东家之子是十全十美的丽人和美神,他描写的登徒子之妻则是集天下奇丑于一身的丑妇.中国后代作家描写美女与丑妇都深受宋玉的影响与沾溉.  相似文献   
15.
楚辞的代表作家是屈原 ,而楚赋的代表作家则是宋玉。从宋玉赋中 ,我们可以看出 ,他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仁学思想 ,他深受儒家音乐教化思想的影响。赞美雅乐 ,斥责郑声。他深受孔门《易》学思想的影响 ,他以儒家的“圣人”自比 ,主张儒家的道德。宋玉这套话语系统 ,完全是儒家文化的反映和体现  相似文献   
16.
屈原是自然之子。屈原赋保留着人与自然最纯真的审美关系,在屈原与自然的交感会通中,自然的“大美”为其带来的是生命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蕴含丰厚的生态审美意蕴,主要表现为审美理想下的自然至美和生存理想中的本真生存,前者体现的是屈原对自然美的推崇以及渴望与自然合一的人格追求,后者体现的是屈原在生命存在根基和存在建构上的本真式追求。  相似文献   
17.
楚文化与苗文化有着割扯不断的关系 ,楚辞中埋藏苗族文化的因子。例如 ,宋玉《招魂》招唤顷襄王的生魂回归枫林 ,即与苗族原始宗教里枫树崇拜与始祖崇拜是叠合在一起的有关 ;屈原《九歌·湘夫人》“与佳期兮夕张”可能与苗族青年男女的“跳月”风俗有关 ;屈原《天问》中的“何肆犬豕 ,而厥身不危败 ?”可能与苗族文化认为狗屎能够祛病避邪、禳灾免祸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女诗人,紫梧在诗集《秋天是生病的季节》中系统地表达了自己复杂而独特的时令感悟,"伤春悲秋"的民族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向在诗歌中反复呈现,诗人将日常生活融入诗歌,契合自然而得体,体现了富有诗意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在自我生命意识的挥洒中展示了真正觉醒的女性意识,在女性立场上的人文关怀中传达了灵魂的高度自觉性。诗集萦绕着唯美的情调,显示出新唯美主义式诗歌特有的风姿。  相似文献   
19.
屈原不是少数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九八一年《吉首大学学报》(文科版)第一期发表了龙海清、龙文玉二同志的《屈原族别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同年《贵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第二期发表了蓝瑜、肖先治二同志的《屈原族别考辨》(以下简称《考辨》)一文。两篇论文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考证屈原的族别属于苗族或苗、黎族。《初探》首先考证屈原老家秭归是苗区;其次从血统上,认为屈原“本属苗姓”,是苗族血统成员;最后,作者从语言、文化、风俗、民族心理特征等方面论证屈原具有  相似文献   
20.
吴广平 《云梦学刊》2009,30(1):10-13
吴广平:陶先生,您是海内外著名的唐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专家。您为什么选择唐代文学与文献作为您的学术主攻对象呢?我们读了您的167万字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知道您研究唐代文学与文献是从整理校注刘禹锡的文集入手的。刘禹锡的集子怎么会成为您治唐代文学与文献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