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7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百年前,一个名叫李约瑟的英国人在其编著的15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一个引发世纪之争的命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么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或称“李约瑟问题”一时间把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带入了一个颇为困惑的学术迷境: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的历史长河…  相似文献   
12.
董永卖身的故事在今天读来,依然是那样的美丽动人.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自幼非常孝顺父亲,他每天跟随父亲一道去田里耕地,尽全力地去做农活儿,以分担父亲的辛劳,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看.每次在回家的路上,他也总是让辛苦了一天的父亲坐在鹿车上,而自己却拖着疲软的双腿跟在后面步行.后来,父亲不幸过世了,一贫如洗的家里没有条件来安葬父亲,孝顺的董永只好打算出卖自己的身子,以换取安葬父亲的费用,使父亲能够早日入土为安.一位乐善好施的员外听说董永的情况后,被董永的孝心所感动,便拿出钱来资助董永办理了丧事.董永也承诺:为父亲守丧后,一定去员外家里做工报恩偿还.董永为还债在员外家为奴时,引起玉帝第七女的同情,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夫妇.七仙女一夜织锦10匹,帮董永改3年长工为百日.百日期满,玉帝逼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伤别.  相似文献   
13.
"臣生草野,不晓禁忌",《后汉书》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早在汉代的时候,禁忌之风就已经十分盛行。"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无人之门",讲的是走亲访友的禁忌;"男不露脐,女不露皮",讲的是穿戴方面的禁忌;"雨打七月廿,棉花弗上店",讲的是自然方面的禁忌,等等。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的生活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禁忌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禁忌的社会规范功能已经失去了行为约束意义,但也有大量的禁忌在今天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做一个忠诚的社会工作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的永恒使命就是改变人,并通过改变人来改变社会。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不同的人群当中,生活在我们所归属的阶层当中,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总是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趋向于和他人一致,这样的一致性行为和过程,在社会学家的眼里,其实就是人的社会化过  相似文献   
15.
2009年7月5日.首次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宣传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社会工作宣传和岗位设置情况,表彰先进、交流经验,研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社会工作宣传和岗位设置的思路与对策.为我国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17.
治理的高度     
1997年9月,一个关键性的词汇"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首次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由此拉开了改革中国国家治理、国家与社会、国家与民众关系的宏大序幕.实现这个跨越,我们用了10年时间.10年后,在中央党校的大礼堂,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这10年划上了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18.
张民巍 《社区》2001,(8):25-26
2001年4月30日晚,在春风拂面、晚风习习、欢歌笑语荡漾的北京西单文化广场,北京市西城区“十颗明珠耀西城”文化广场活动在这里举行,二龙路街道的形象大使李双江的一曲“草原之夜”将晚会推到了高潮。  相似文献   
19.
隔世哀伤     
“灾难就是在某一时刻打击人类的尊严,让屈辱深深烙入人类的心灵。当灾难超越了国家、民族,超越了人种与文化,超越了争端与分歧的时候,就成为人类共同的灾难,变成人类集体的哀伤。”  相似文献   
20.
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改造社会从来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操之过急。五四时期,我国第一批知识分子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最新式最现代的国家,首先把了解中国社会自身作为他们奋斗的目标。他们以冷静的态度、牺牲的精神、科学的头脑,下工夫探索中国社会的性质,寻找国家积贫积弓弓的真正原因。用他们的话说,若要找出一条救国的出路,要获得有相当把握的建设国家的适当办法或步骤,必先真正了解中国社会。而那个时候最为风行一时的莫过于轰轰烈烈的社会调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