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文章建立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利用1989~2008年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通过对变参数的发展变化分析近20年R&D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动特征,发现中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可变参数意义下的协整关系,且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994~2004年之间相对较低,在近20年中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经历了从高到低,然后从低到高的变动特征.最后结合变动特征分析了其中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胡亮 《职业》2007,(20)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远程教学在全球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远程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推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远程教学系统的复杂性有关。如果我们能设计  相似文献   
43.
胡亮 《老年人》2008,(1):26-2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针对老干部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实际,积极改进和创新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4.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工程移民涉及少数民族移民群众、设计与实施单位、地方政府3类参与者。由于3类参与者在移民认知及其目的上的不同,从而对移民政策、实施、结果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和评价。文化认知包括对理想生活的诉求、人观、文化生态观等,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移民工程的决策与实施中,必须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45.
现代空间理论认为,空间与社会通过主体相互建构.在现代城市,主体以时空方式存在于城市文化之中.主体通过建构具有层级性的社会文化空间影响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文化语境建设,并促使高等教育物质基础日趋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及城市主体的层级性形成.同时,现代技术的发展使空间得以拓展,"人"得以全面延伸.在媒介和各种教育技术的运用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公共性空间得以形成.这种城市文化空间及主体层次结构与高等教育国际化互动模式理论框架的形成,为其实证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段雨  胡亮 《天府新论》2023,(5):87-96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渠道。村社理性与个体理性的和解有利于培育村社成员的集体精神、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并凝聚发展共识,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已有研究强调,市场力量的逐步深入淡化了传统农村社区中的集体主义,瓦解了过去守望相助的共同体生活,原子化、理性化与个体化日益发展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而村社理性提供了一种有别于个体行动逻辑的行为方式。通过对川西S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尽管受市场经济下个体理性的渗透与浸染,村社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仍然得到了有效维系。其关键原因在于村社成员日常生活中的“强互动性”能够较好地保持集体团结,提升了个体成员对村社集体的依赖性,同时保证了村庄公共规则不被破坏。另外,返乡精英能够承接各项资源推动村庄发展,并且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弥合迈向断裂的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促进了村庄集体观念的持续发育。只有确保村社理性与个体理性的动态统一,才能不断激活村社成员的内生发展动力,为推动实现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7.
胡亮  段雨 《回族研究》2024,(1):90-99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大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草原环境治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构成要素。通过对S省H村的田野调查,引入“制度—生活”的分析框架,立足于制度与生活互动的研究视角,对H村破解草原治理难题的深层逻辑进行考察。研究表明,政府与牧民社会的有效互动激活了牧民参与草原环境治理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这是草原环境治理取得丰富成果的关键。具体而言,政府不断增强政策性资源供给,通过加大资金供给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利用宣传工具造势,建构出浓厚的草原环境治理氛围;村集体组织则承接和传递政府各类资源,采取重塑村社公共精神和重构地方性非正式规定等柔性治理手段,唤醒了牧民对村社集体的信任与认同,实现了村社共同体的再造。在上述草原环境治理实践中,制度主体与生活主体持续互动,促使牧民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看到了解决草原环境问题的可能性。于是,牧民开始主动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资源的准则,因而完成了草原治理中“无动于衷”到“被迫参与”再到“生态自觉”的重大转变“。制度—生活”分析框架的引入,拓展了草原环境治理的研究视角,增进和深化了对草原环境...  相似文献   
48.
49.
土地流转问题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在梳理现有研究脉络的基础上,通过对苏东A镇与赣中B镇土地流转的比较研究,引入嵌入性的社会学框架,呈现出土地流转镶嵌在地方社会的过程。讨论了政府干预是否阻碍产权的清晰表达,进而阻碍土地流转;是否只有完全竞争的市场才是唯一的有效资源配置方式;土地小规模流转是否非理性;两层所有权体制是否妨碍土地流转;经营权物权化是否一定可以提高效率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认为,单单依靠产权制度供给及市场机制的完善来讨论土地流转,脱离产权运作社会环境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唯有加入地方制度分析,考虑政府、市场、地方性制度的互动关系和影响过程,才可完整解释土地流转实现的地方性差异。  相似文献   
50.
礼物交换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通过礼物交换表达感激之情、友谊之情,或者意图达到某种目的。通过礼物交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强化,社会的联接得以完成,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不同国家的礼物交换的时间、物品以及原则不同。通过研究礼物交换我们可以发现和理解不同文化规则、社会关系结构。本文拟从西方学者的礼物交换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