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郭艳 《职业》2008,(21)
在高级技工学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与开发过程中,应以职业教育理论和英语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课程开发为基本出发点,结合高级技工的实际情况,对高级技工学校专业英语课程进行系统化、程序化及标准化的建设与研究.  相似文献   
32.
从齐齐哈尔市区域创新体系现状出发,借鉴区域创新相关理论,对区域创新体系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SWOT分析法对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找出齐齐哈尔市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如何加快齐齐哈尔市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3.
从生态学视角审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认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事件和环境等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大学英语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动态平衡性等特征,发挥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4.
一、我国地方立法体制的依据及范围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地方可以享有一定的立法权.1982年颁布的宪法,对立法主体和立法权限划分作了新的规定,至此地方立法权在我国立法体制中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形成了我国现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级多层次分权型立法体制.即中央和地方两级立法,中央级的立法主体是中央机关,它制定的法律除特别规定以外在全国范围内生效.中央级立法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和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的  相似文献   
35.
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衡量收入差距的理论方法为基础,阐述了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并且对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进行了测算。最后,在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收入差距扩大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6.
中国传统小说的审美追求深受平衡哲学观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作家在构思小说时自觉地追求统一的整体思维,注重作品的社会性与思想性;安排情节时强调动静结合,淡化矛盾冲突;在结构布局上追求首尾照应及大团圆的结局,从而达到重建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7.
浅论语境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境的定义和分类入手,进一步阐明语境在篇分析中的作用。从而得出:语篇产生于语境,特定的语境下往往形成特定的语篇模式,语篇分析离不开语境。  相似文献   
38.
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并不平静,许多尚未完成民族国家建构的后发展国家,在融入全球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去中心化”的挑战,国家认同出现重大危机,严重威胁国家安全。“认同”是社会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指“我者:与“他者”联结为一体的心理过程,即认为自我具有从属于某个群体的身份。无论是对具有情感的个人,还是作为文化载体的群体来说,正是这种对身份的确认(认同)将“我者”与“他者”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39.
在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影响与现代需求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法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一种观念、精神和价值体系。而这种观念、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形成渗透着它所孕育其中的社会道德价值。道德、经济、传统文化及旧的法律意识无不影响、制约着法律的发展。面对社会转型的时期,要以清醒的头脑选择正确的法律价值,以尽快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40.
数字技术具有较强的赋能作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作用越来越明显。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但发展依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数字文化领域的一些技术成为行业标准,但核心支撑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数字文化产品数量众多,但高质量供给仍然不足。未来,要依托“数字中国”战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相关核心技术,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强内容创新,优化数字文化创意产品供给;加强数字文化治理,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