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统计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唐代“贞观之治”与汉代“文景之治”经常受到历史学家的赞扬。我国“汉、唐盛世”在世界历史上独放异彩,“文景之治”与“贞观之治”实际是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辉,也是人类进步的骄傲。我们若不“数典忘祖”的话,应当继承这份遗产,应当总结有关经验,为谱写可歌可泣的前人光荣的经历而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2.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原名敦实。避来英宗旧讳,改名敦颐。道州营道县人(今湖南省道县)。历官南安军司理参军、郴州县令、南昌县令、合州判官、虔州判官等职,后来擢升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并提点刑狱。晚年卜居庐山莲花峰下,前有小溪,取故乡营道县濂溪以命名。因此,后来的理学家常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三十岁时,在南安任内,曾经得到通判程珦的赏识。程珦叫他两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往受业,历时约两年。因二程年龄尚轻,只有十四、五岁,受到的影响不算太深。  相似文献   
13.
"探究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 《孙膑兵法》大致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 《孙膑兵法》早已失传,是在什么时候失传的,这是值得考察的一个问题。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汾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发掘时,内中出现大批竹简,除《孙膑兵法》外,还有《孙子兵法》,现两书均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近年来一大贡献,也是社会科学领域内一大喜讯。汉代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早已说明: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吴王阖庐用他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武著有兵法十三篇。孙膑是战国中年齐国人。齐威王曾向他“问兵法,遂以为师。”孙膑两次协助齐将田忌攻魏,他们采用“围魏救赵”和“减灶”等策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因此“显名天下,世传其兵法”。同时《史记》还提到:孙膑是生在孙武“后百余岁”,“膑亦孙武  相似文献   
15.
四、用贤纳谏孟子曾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这是统治阶级的经验总结。唐太宗也深知这方面的道理,故对“用贤纳谏”特别重视。他反对隋文帝不信任臣下,自己“劳神苦形”,决定大小事务的作法,为此曾提出过严肃的批评:“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理矣。”(《旧唐书·太宗纪》)这就指出了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要诀。因为一个人的精力与智慧有限,天下的事务无穷。贵在选贤与能,各有专责;不贵在殚精毕虑,亲理一切。唐太宗更加反对隋炀帝“刚愎猜忌,予智目雄”的作法,结果造成“国亡身弑”的可悲结局。(同上)唐太宗由于“惟见之深,故惧之切”,“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事违则志锐,情迫则思深。”(赵翼《二十二史剳记》卷19)所以他在不断总结隋帝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